强力推进治水治污的“三结合”思路

22.05.2015  18:37

本报报道,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前天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汇报东莞市污染物减排工作时表示,我市已把推进污染物减排摆在了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了“五个强力推进”,接下来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完成减排目标任务。他还宣布,东莞治水治污工程提前至今年动工。

东莞治水治污工程提前至今年动工,这或许是东莞百姓最愿意听闻的好消息之一。虽说这几年东莞治理力度颇大,环境的向好让百姓喜上心头,不过,部分河流流淌的黑水、每年数日灰色的天空,还是让人不爽。而政府的提前治理,意味着环境改善的时间表前置,自然会让百姓心里亮堂一些。

我们要清楚的是,如今的污染治理已与以往不同,在经济新常态的语境下,东莞大力治理污染可尝试“三结合”的治理思路:

首先,污染治理要与改善创新驱动环境相结合。如果问东莞人,松山湖为什么对高科技企业吸引力那么大,几乎每一个东莞人都会回答,因为绿色宜人的环境。相对而言,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凝聚了科技人才的企业,是溢出人才红利的企业,而科技人才对周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工作和生活的周边污水横流,空气浑浊,有几个科技人能安心于此?而没有人才,科技创新型企业又从何而来?因此,我们要把污染治理视为改善创新驱动环境的一部分而努力为之。

其次,污染治理要与深化改革尝试PPP模式相结合。当下,中央政府正大力倡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工程,并为此提出多项改革举措,以激活社会资本的参与能量。而就观察到的事实而言,东莞污染时间长体量大,彻底的治理并不轻松,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恐怕也力有不逮。如果尝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那么,提前治水治污,就意味着提前启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工程的尝试。社会资本充裕,这是东莞尝试PPP模式的资金和资本基础,关键的问题是,各级政府是否具备创新政策工具的能力,何时出台匹配PPP模式运行的政策体系。

第三,治理污染要与蓄积治污产业优势、输出环保产业相结合。作为制造业城市,东莞目前已经初步具备治理污染的产业链,中以产业园就是我们已知的环保产业园之一。因此,在东莞下一步污染治理的进程中,尽量放大以中以产业园为领军企业的本土治污企业的参与度,让东莞的治污企业借以生成经历经验和成功样本,累积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为本土企业将来走出东莞服务全国蓄积能量。东莞治理污染越提前,本土企业参与越早,积累经验和成功样本的机率越高,向全国输出环保产业从而拉动制造业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