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局五措施强化抽查效能助推产品供给侧质量水平提升

07.09.2016  20:38

  近年来,汕尾市质监局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强市战略等中心工作,坚持从源头上抓质量,兼顾使用“不合格发现率”和“监管覆盖率”,用质量监管手段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主要做法是:

   一、抓导向,坚持以问题产品与消费诉求相结合。 一是贴近消费诉求。围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共梳理出10大类的193个产品,以发放调查问卷、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形成监督抽查目录产品,使抽查导向更靠近民众生活需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收集产品质量风险信息和监管信息,把消费者投诉质量问题多、媒体曝光不合格、往年抽查不合格、日常检查中发现生产条件较差的以及有其他质量违法行为记录企业纳入重点监管企业进行跟踪抽查,突显抽查工作的针对性。三是科学谋划组织。根据部分产品季节特点和检验周期拟定了抽查计划,合理规划抽查产品类别和数量,在提高抽查覆盖率同时,减少检验期间不合格产品的流出,为进一步处置不合格产品争得时间,从而提升监督抽查有效性。

   二、立规矩,努力构筑 抽查机制形成管理闭环 制定了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意见、抽查实施细则审评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及抽查承检机构的权责与分工,规范信息交流、执法移送、异议处置、复查后处理等环节的处置程序,细化抽查对象、抽查人员、抽查品种,有效地确保责任落实到岗。该局还通过建立季度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机制,加强产品质量分析评估、研判以及强化抽查后处理工作评价督导,推进县级局实施分类监管,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生产行为的处置工作力度,有效地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三、严标准,以监管手段促产品供给端质量提升 一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今年5月始,该局组织开展了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工作,在开展国家、省部署的15类重点消费产品质量整治提升基础上,选定了金银饰品、服装、人造板等3个产品为该市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通过推进技术标准升级,补齐质量短板、克服发展瓶颈,提供质量诊断服务等措施,努力以有力的质量监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供给。 二是落实抽查评判标准的专家评审制度。 组织行业专家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服装等产品评判标准进行修订,适用更加严格的评判标准。 三是夯实“双随机”制度实施基础。 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查,全市质监系统已完成工业类生产企业信息筛选3000多条,调查、走访企业800余家,录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企业信息数据库企业信息526条,录入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系统企业质量信用信息1288条。 四是认真落实国家、省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措施。 今年以来,该局共开展国家、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工作累计14家企业17批次产品,11家企业均落实了整改措施及不合格产品复查,3家企业已停止生产,此外,该局还开展质量约谈8场(次),召开行业性质量问题产品质量分析会1场(次),有效地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四、强基础,发挥检验检测平台支撑作用。 重点加快推进广东省质量监督金银珠宝玉石检测站(汕尾)、广东省质量监督液晶显示产品检测站(汕尾)、广东质量监督建筑板材与软包材料产品检测站(汕尾)和汕尾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平台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前期的技术改造和对检验检测设备的全面分析,市质计所在原有资质认定的基础上,已增加了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资质认定。

   五、重管理,加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信息联动。 2016年,该局运用省质监局联动抽查工作机制,争取到15万元的食品相关产品省级专项抽查资金,基本覆盖了该市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督抽查。今年以来,该局应用执法联动、市县两级联动工作机制,核查了监督抽查、风险监测信息17起,立案查处质量违法行为3宗,确认属外地假冒该市企业的伪劣产品1批次,其他13条产品质量风险信息均得有效处理,为加强防范产品质量风险与质量安全信息预警处置积累了经验。

  (汕尾市局 李义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