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归读公园多座雕塑遭黑手致“身体残缺”
“家书抵万金”雕塑手中笔不翼而飞。
学童手中的笔不见了、农妇头顶的帽子被摘掉了、准备挂上的灯笼也不知哪儿去了……这些窘况出现在梅城归读公园的雕塑身上。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园内有多座雕塑遭到“黑手”,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令人惋惜且大煞风景。
●本报记者 李盛华
现场调查 多座公园雕塑“身体残缺”
长约4公里的归读公园,亭、榭、廊、台、楼、阁、塔等园林建筑与雕塑、匾额、楹联、石刻等园林艺术形成一个整体,相得益彰。公园自2009年建成以来,一直是梅城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坐落其中的多座青铜雕塑因人为等原因,如今变得“身体残缺”,大煞风景。
昨日,记者到归读公园调查发现,14座雕塑中起码有8座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丰收喜悦”雕塑,乍一看觉得没什么异样,细看却发现男子手中的簸箕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边角料”;农妇头上原戴着一顶帽子,被硬生生摘掉了;吹谷风车的手柄也断了……此情此景与“喜悦”根本不搭边。
“丰收喜悦”是归读公园雕塑遭破坏的一个缩影。继续沿着公园走,记者发现有更多残缺的雕塑:“送子上学堂”的母亲身后原有一对箩筐,如今连底座都不见了;“挂灯笼”中一只放在地上的灯笼不见了;“田间对歌”中插下的秧苗露出了生锈的钢筋;“舂米”雕塑中的部分用具已被撬开;“相夫教子”、“师道尊严”、“家书抵万金”等雕塑人物手中或桌上的毛笔有的只剩下一截,有的整支被抠掉。
见记者在拍照,不少市民也过来查看,才知道看样子无大碍的雕塑出了事。“天天走过都没发现,现在看来真是煞风景,也不知是谁这么没素质。”市民张伯气愤地说。
管理单位 争取尽快修复但难度较大
雕塑遭破坏,归读公园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感到痛心。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已对受损的雕塑进行了普查登记,并将情况汇报给市政府,争取资金再进行修复。
工作人员指出,这些青铜雕塑不易自然老化,受损大多是人为原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归读公园里的大部分雕塑出自广州的多名雕塑家之手,价值不菲。由于公园是开放式的,来往人员较复杂,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也正因如此,部分雕塑遭到了“黑手”,不久前还发生了雕塑被盗事件。
工作人员表示,若要对受损的雕塑进行修复,工程难度较大,且在本地难找技术人员。接下来,公园管理单位将会向市政府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尽快修复受损雕塑,同时密切与公安机关合作,加强对公园的管理,也希望市民能自觉爱护这些公共财物,做文明市民。
(报料人:李先生,奖金100元)
短评
勿让“小恶”毁了城市形象
当年,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梅城江南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投入巨资建成集生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归读公园。公园中的雕塑,更是充分展现了客家人传统的文化、生活、习俗,别具客家风情。这些雕塑受损,损的不仅是景观本身,还有梅州的城市形象,与建设公园的初衷相违背。
公园雕塑频遭“黑手”,其中固然有管理方的原因,但更多是市民和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的。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家长喜欢带孩子到雕塑身边,东摸摸西扯扯,这样一来,雕塑一些脆弱的部件就容易被破坏。小孩无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对这种行为不加以制止反而纵容,无疑会在小孩心中埋下不良行为的种子。
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施行,这是国家首次出台有关游客不文明行为治理的文件。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对外来游客的一种约束。其实,这更是对城市主人翁的一种鞭策。文明与不文明都是种很小的举动,做同一行为的人多了,就会影响整座城市的形象。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城市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宜人的环境,也需要市民的文明意识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不能任由“小恶”践踏,否则宜居家园就成了一纸空谈。此外,也希望公园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好梅州的城市形象。
“丰收喜悦”雕塑原来的样子(资料图)。
“丰收喜悦”中的簸箕不翼而飞。
“丰收喜悦”中吹谷风车的手柄已断。
“送子上学堂”原来的样子(资料图)。
“送子上学堂”的母亲身后的一对箩筐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