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特征

17.06.2014  12:22

  95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也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序幕。在此后的95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日子里,中国青年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决定中国青年运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因素是一以贯之的。首先,科学理论始终是灵魂。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革命运动。中国青年运动发端于五四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的追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武装下保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其次,党的领导始终是根本。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青年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中国青年运动就有了正确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再次,爱国主义始终是旗帜。从五四运动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到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而奋不顾身;从为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振兴中华而不断进取,中国青年运动在爱国主义的指引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第四,人民群众始终是根基。五四运动胜利的关键在于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中国青年运动坚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得到广泛支持,拥有深厚根基。最后,敢为人先始终是本色。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感知最敏锐,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在民众思想启蒙、先进文化传播、倡导文明新风、支持改革开放等方面勇开风气之先,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这些既是历史留下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遵循。中国青年运动的产生、发展、壮大是以社会发展进步为大背景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展开,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运动的目的具有建设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运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反动政权、摧毁旧的制度而斗争。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的目的向建设转变。改革开放之后,“建设”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在青年运动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青年人发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倡议就是鲜明而集中的体现。

  运动的形态体现有序性。如果把过去的青年运动比喻为疾风骤雨,那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就是深水静流。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直接决定青年运动的激烈程度。革命战争时期,我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革命青年无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还是拿起武器、走向战场,都避免不了刀光剑影、流血牺牲。时至今日,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要在发展中解决。青年需求的满足越来越依赖于现实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有序参与,才能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

  运动的模式呈现多样性。在组织方式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青年大都是“单位人”,参加青年运动基本上依靠党的号召、团的带领。现在,青年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青年运动组织动员机制日趋多样。在运动形式上,青年运动从过去步调一致、集中响应,逐步发展为多样化、个性化。在主体意识上,当代青年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接收的信息量显著增加,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使青年有了更大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因而具备了更强的主动性。

  (作者为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