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妈又当老师 新学期妈妈老师角色如何转换?

19.09.2016  20:12

在家当妈,在校当老师,新学期“妈妈老师”角色何何转换?

东莞时间网讯 (全媒体记者 赵海霞)开学半月了,有这样一小群教师,他们的孩子在自己的班上,面对孩子,从家长变成教师,大人和孩子都有待适应。家长与教师这两种角色的“混合”,究竟是好是坏?如何转换好角色,梳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老师与妈妈两角色“混合”造成的混乱

女儿说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叫我“妈妈”,什么时候叫我“老师”,我对她说,在学校叫“老师”,在家叫“妈妈”,她说很不习惯。

课堂上,她忍不住会盯着她、更多关注她,下课了喝水、擦汗也会忍不住提醒。回到家里,她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内容,我说我明明在课堂上讲过这些内容,并严厉批评她上课不专心。她眼泪汪汪地说:“妈妈不爱我了!”

反思一下,自己回到家了,应该当“妈妈”,却还摆着“教师”的姿态,也是不对。

不说孩子不习惯,我要随时在“老师”、“妈妈”两个模式切换,也经常弄得头晕脑胀……

万江一小学张老师对于这个学期初,孩子正巧在自己班上所带来的一些不适应感到有一些小烦恼。

反对

古人喜欢“易子而教”

有的老师喜欢把孩子分到自己班上,有的老师则不喜欢把孩子分到自己班上。这两种情况各有利弊。

我国古代经典书籍《孟子》中就提“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意思是古代的人是与别人交换儿子来教育的。老师要给孩子讲道理,这是符合常理的,但如果父母也用道理来规范孩子,有时父母自己却做不到,就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父母若用教师那一套规则来对待及责备孩子,就会伤了亲子感情,亲子间变得疏远,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事了。

赞成

妈妈老师既见证孩子成长又利于家校延伸

原莞城中心小学特级教师、莞城理想辅导中心校长杜莹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时都是在自己所带的班上,“杜妈妈”既是两个孩子的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杜莹老师表示,尽管古人有易子而教的观点,但是如果角色处理得好,妈妈当孩子的老师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更加贴近地陪伴孩子成长,能了解并参与孩子的生活活动中去。由于与孩子面对共同的事物,可以更多沟通的内容,增强亲子关系,从妈妈一老师变成好朋友甚至知己。其次,有更多的机会关注并培养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一些好习惯的形成和品格的塑造。对于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可以从学校伸延到家里,持续督促,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支招

在校“教书育人”与在家“言传身教”需里外一致

要不要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上,这没有绝对的对错。最重要的是父母老师的角色转换好,并做到在校“教书育人”与在家“言传身教”里外一致。

杜莹老师表示,课堂上老师的教书育人必须与在家的言传身教相吻合。在家妈妈关注孩子的生活,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营造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成长,妈妈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的支柱,是贴心的知己,在相处中更亲昵、宽容、温柔和随意。

在学校角色就发生了变换,母子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了,因而称呼必须在学校有所改变。可以与孩子沟通,因为妈妈是老师,孩子更应遵守行为规则,做出榜样,配合母亲做好工作,理解妈妈的严格要求。妈妈对子女的要求应比对一般的同学要高,孩子在学校面对妈妈应该有所约束,更加尊重老师。孩子从小了解母亲工作的不易,更能体会母亲的工作的艰辛。在校的严格要求,公正对待,在家的温柔监督,及时调教和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色得当 别在家当老师 在校当妈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爱为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敬为主,当然爱里面不是没有敬,敬里面不是没有爱,而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杜莹老师表示,父母教自己的孩子,他的角色容易产生混淆,孩子对家长的角色也容易产生混淆。

作为家长老师,你在平时是他父母,但教读书时变成他的老师。你应当全班一视同仁,对他严格,但回到家里你要与孩子沟通好,在学校妈妈是你的老师,所以那么严格。在家里,切忌再拿严肃的面孔对待孩子,要回归父母的角色,以爱为主,聆听、理解和引导为主。教师与父母这两种角色要随时转换得当,才能把孩子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