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录像能否解决“存变保”纠纷?只是手段之一
销售 理财 产品时同期进行录音录像年底前全面推广
录音录像能否解决“存变保”纠纷
昨天,针对“消费者买理财产品时,容易被理 财经 理忽悠”的问题,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两会上表示,监管机构已要求 银行 业从业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同期进行录音录像,保障消费者权益,整体效果不错;今年年底前,这种办法要在主要商业银行全面推开。
昨天,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经过“部长通道”时对记者表示,随着 经济 社会发展,广大居民对 金融 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银行也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但目前金融消费者投诉最多的是金融产品销售问题,不少消费者遇到存单变保单,对一些理财产品收益产生争议等问题。”
尚福林介绍,为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近两年银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部分地区推出“双录”试点,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和代销金融产品时同期录音、录像,一旦产生纠纷可以得到较好处理。尚福林表示,目前“双录”试点取得良好效果,金融消费者投诉率大幅度下降。监管部门将在2016年年底前,向所有商业银行全面推开“双录”工作,要求银行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现状 新规定需要银行和客户配合
2014年至今,“存款失踪”、银行工作人员私售理财飞单等案件频发。一些银行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往往采取开除相关员工并撇清关系的做法,遭到社会诸多质疑。2015年6月,银监会就发布通知,要求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时录音录像。
今天上午,记者以 投资 者身份在某银行网点大堂咨询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却拿出了一份代销的安邦分红型 保险 ,承诺该产品保本保息,比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更合适。销售全过程均在大堂,大堂内有摄像头,但是距离较远,很难完整记录对话内容,也拍不到理财合同字迹。根据银监会《通知》要求,录音、录像材料应能完整客观、清晰可辨地记录业务或产品介绍、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重点环节。
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不仅是理财经理或多或少嫌“双录”繁琐,不能严格遵守,一些客户对此也不是很配合。有些大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不愿意留下语音影像资料;还有些客户感到对着摄像头回答问题“好像在警察局录口供似的”,十分不自在。
结论 录音录像只是手段之一
提到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双录”规定,不禁让人想起香港电影《夺命金》中的一个情节:一位从来没接触过存款以外理财产品的老太太,被理财经理忽悠得要花好几十万投资高风险的 股票 基金 。按照规定,在客户签字确认环节,理财经理需要“双录”。当理财经理逐一念出风险提示要老人对着镜头确认时,感觉不太对的老太太不知如何回答。于是理财经理每念一条风险提示,就关机停下来“解释”。最终老人放心地对着镜头一遍遍重复四个字:“清楚,明白。”然而当股票暴跌来临时,毫无 心理 准备的老人找银行理论,得到的回答却是“该理财经理已经辞职”。
据银率网最新的报告,银行理财经理在合规销售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弱化风险、夸大收益、承诺保本保收益等现象依然较严重,有30.12%的受访者均表示银行推销过程中弱化或回避了风险。录音录像只是产生纠纷时的重要证据之一,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事前防范。银行相关人士提醒,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不要被“超高”的投资收益诱惑,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其次,要知道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张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