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整治形象工程须转变观念成就“民心工程”

26.05.2014  16:26

  根据省发改委、监察厅的相关要求,日前东莞印发《东莞市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计划于5月至12月,对全市政府、市直各单位和各镇街(园区)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全程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其中将重点整治五类工程或事项。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切实际,华而不实、实而无用,不仅劳民伤财,又会演变为“豆腐渣工程”。众所周知,此类问题的形成,还是与传统的干部考核与执政思维有关。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导致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等一系列弊病的出现,最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对于东莞而言,目前的改革发展正进入深水区。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亟须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加快发展、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也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因此,通过整治,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尤为必要的。

  可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目前来看,要从根本上压住这股歪风,就必须从制度机制入手,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为促使“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向“民生工程”转变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严密把关和审查,也亟须改革考核机制,进一步建立问责制度。

  事实上,即便在目前各类“民生工程”的推进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阻力和问题。上周本报报道,力争在去年年底完成全面建设的东莞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至今全市只建成了25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镇街未落实场地。有负责人介绍,“几个镇街的选址都经过了变动。如南城的康就中心就换了好几个地方,莞城的选定了地址后发现是危房,而麻涌等镇的选址也是命运多舛”。

  为何事关残障人士福祉的民生工程,会在落地中遇到这么多问题?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年底全市是否能完成“一镇一中心”的目标,尚未可知。而根据工作安排,东莞残联也在多次会议上重申,2013年底各镇街将有康就中心。这不由得让人反思,一旦遇到民生工程,时常会伴随诸如资金紧、选址难等问题的出现,有的从规划到落成甚至几易其址。这背后不仅牵涉现实利益问题,也有旧有执政理念的隐隐作祟。

  对于此类问题,政府有何更好的解决策略?如此拖沓办事,是否该进行问责?相关部门是否该承担责任?亟须执政者做进一步追问。否则,政府的公信力就会丧失,民众的不信任也会加剧。合民情、顺民心、得民意——无论是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还是实实在在推进建设“民生工程”,都要切实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广泛听取民声,调动民智民力,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形成规范严密的反馈制度,真正将其转化为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朱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