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斌分享创业心路 直言这个时代不需要唱片公司
6月1日,歌手胡彦斌以太歌文化创始人的身份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福布斯中国第二期《云集》,与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等年轻的创业新生力量同台阐述各自对“创业改变未来”的看法。作为当晚最后一位演讲者,也是福布斯云集邀请的唯一一位音乐文化行业的创业者,胡彦斌讲述了自己年少成名,历经唱片行业的沉浮起落,再到另起炉灶、创建自己的厂牌公司的过程。他认为,被互联网彻底颠覆的音乐行业不再需要唱片公司,但需要一个行业整合者。
■硕果仅存的靠传统唱片出道的80后歌手
入行近15年,胡彦斌既经历过唱片行业最鼎盛的时期,也体味过唱片业转型的阵痛。2000年,16岁的胡彦斌从几百位侯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音乐题材动画片《我为歌狂》中大部分歌曲演唱的机会。《我为歌狂》的原声大碟,销量七百万张,数字当中还包括有卡带的部分。2002年,胡彦斌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文武双全》,销量达到一百四十万张。胡彦斌回忆说:“在那个时代,一张唱片卖出去,它可以赚十块,所谓的十块钱等于什么?就是《我为歌狂》赚了七千多万;我的第一张专辑赚了一千四百多万;而《泰坦尼克号》原声大碟,它的实体销量甚至上亿了。对于现在的音乐市场来讲,一张实体要做上亿,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切都在改变。”
胡彦斌出道起的前十年,都是跟着一个老板,从一家只有六个人的小公司,那个时候叫上海艺风,一直到上海步升,到环球,到EMI,到最后的金牌大风。作为硕果仅存的靠传统唱片出道的80后歌手,胡彦斌坦言这段经历对于自己现在的独立创业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我19岁去香港发展,在演出后台,身边有个身高一米九的工作人员突然在我面前俯下身,帮我系鞋带。我说不用,但他还是帮我把鞋带系完了,站起来的时候,他对我讲,斌斌你放心,下了班以后,我一定不会这样做。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让我知道什么是专业,专业可以让一个人的身段非常的柔软。还有一次我在香港,那个时候我广东话非常不好,也听不懂。我去买东西,讲完之后,店员一脸茫然。我就问他能不能讲普通话。买单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台湾人。跟我一样交流非常的不顺畅。但是他跟店员讲,不好意思,我的广东话不好。同样一句话,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从这件事情,也让我懂了一个道理,做所有的事情,都要从自身找问题,从改变自己做起。”
■为什么要自己创业?知音难觅唯有自立
2007年,24岁的胡彦斌与EMI续约,同时成立“风风火火”厂牌,还签了一个新人组合名为“青鸟飞鱼”。但当时的胡老板年纪尚轻,只是参与音乐创作部分,不参与公司经营。没过多久“风风火火”便偃旗息鼓。直到去年,迈入而立之年的胡彦斌卷土重来,成立了太歌文化。谈及自主创业的初衷,胡彦斌说:“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很多唱片公司的老板,都是金融或者IT出身,他们有的是对资金的敏感度,关心投资的回报率。但是他们聊的那些商业模式,其实在我看来,理念跟他们背道而驰。比如一张专辑,投资花十块,互联网下载赚两块,移动运营商赚两块,商业植入赚两块,实体现在几乎不赚钱,艺人经纪赚四块,商业代言、自媒体营销等等赚三块。一笔帐算下来,去掉成本十块,还赚三块。我觉得这就是他们,算了一笔很清楚的帐,感觉好像是赚到钱了。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它只能赚小钱,而且也只适用于有知名度、大家熟知的艺人。这样做音乐,格调实在太低了。所谓商业,其实对于我而言,我觉得就是要把产品即音乐本身做好。比如说,我觉得乐视的电视机做得很好,听说销量突破65万了。其实你只要把东西做好,你的销量就会上去。回归到音乐,就是要把音乐的本质做好,品质优先,所有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来为它买单。”
胡彦斌感慨道:“传统的唱片公司和艺人,我觉得就是一个雇佣跟被雇佣的关系。当音乐的理念跟思维,一切都截然不同的时候,它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我在想,如果遇到一个懂音乐,跟我聊得来,又知道怎么样去运作的老板,可能现在也没有太歌文化这件事情,我也不会创业。”
■我觉得这个时代可能不需要唱片公司
在演讲的最后5分钟里,胡彦斌简单介绍了太歌文化的运营模式。“我首先要定位太歌文化是一个音乐整体性的服务公司。它服务于所有的唱片公司,服务于所有的艺人,哪怕你是素人,我觉得都没有关系。”
胡彦斌指出,现在音乐圈的大部分艺人都是单干,压力大、担子重。“前阵子,我在江苏卫视参加《全能星战》,其中的陶喆、孙楠、龚林娜、吴克群、张韶涵,包括我,这些歌手都没有归属一家唱片公司,都是单干。他们现在的运营,在我看来,好像并没有那么的轻松。脱离了传统唱片公司的体制,他们的经纪团队没有办法那么的专业跟细化。身边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一人兼数职,超级厉害,但我觉得这样的形态它长久不了。再讲另外一个电视节目《我是歌手》,很多的艺人都是在这样的大型的电视节目当中获得了无比的知名度。但是电视节目结束以后,回归到自己来做唱片这件事情,他们就开始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是歌手》里面你们喜欢的歌手,节目结束以后,他们自己的个人作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没有让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像真的很少。再讲到《中国好声音》,现在做了两届,它的造星机制很厉害,让很多人一夜之间爆红。但问题是,你有听过他们的歌吗,他们将来要怎么走?我觉得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在的一个行业问题。”
今年太歌文化先后发了一张专辑和一张EP。后者《太歌 春》是胡彦斌携旗下三位新人邓入比、郭一凡和尹姝贻推出的一张合辑,接下去会有《夏》《秋》《冬》。胡彦斌说:“我们发了这些专辑没多久,我已经结到了无数的电话,唱片公司、经纪人,知名的艺人,选秀艺人,打电话来咨询我们。问可不可以包制作,可不可以包企划,移动互联网推广怎么做之类。当我听到这些反馈的时候,想说原来我曾经烦恼过的问题,这些人都在烦恼。”如今大部分的唱片公司已经没有制作部门,胡彦斌在心痛的同时,也看到了商机,果断把公司的业务放眼到整个行业:“我觉得这个时代可能不需要唱片公司,但是它需要一个行业的整合者。我们现在自己的公司,包含有独立的音乐制作团队,有独立的视频制作团队,以及独立的宣传推广团队,可以帮你完成从歌曲制作、专辑企划、MV拍摄,到最后线上、线下发行,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营收。让你从左边进来,帮你把所有东西包装好,右边带着产品和钱让你走。这当中我只提取服务的费用。这就是我现在想要去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才是可以帮到现在音乐行业的一件事情。”
■敢于挑战的人,才能创造奇迹
对于目前的太歌来说,胡彦斌更看重的是品质。他希望大家看到太歌的音乐是有质感的。“很多的唱片公司,他们现在来找我写歌的时候,都会跟我说,胡彦斌,你能不能帮我们写一首像《红颜》这样的歌,能不能写一首像《男人KTV》这样的歌?这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我了解他们。其实音乐这个产业,如果所有的公司它都把产品趋于一致,做一样的东西,它就成了糕饼模子,按下去一个出来一个,全部都是一样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我们可能需要不同的东西,我们需要馒头、饺子、面条,需要不同样式的东西来满足我们。如果全都一样,食物就变成了饲料。”
至于未来的太歌,胡彦斌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平台,服务于那些独立在唱片体制之外的歌手们:“要去改变腾讯、百度的收费模式,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太难了,不是我可以改变的。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歌手,要去跟这些通路谈判,我相信你够不成一个足够有力的砝码,他根本不会跟你谈。所以这就是我现在要做这个公司,整合出一个平台,最大的一个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太歌文化还有一个新人计划,我们有自己的机制,可以评判你有没有成为明星的一个潜质。如果你来找我们,我们看好你,你一分钱都不用出,我们投钱给你,帮你实现音乐的梦想。当然我们会提取应该有的分成比例。音乐产业,任何一个环节,你遇到任何问题,其实都可以来找太歌文化,我们都会帮你解决。”
2010年,胡彦斌曾经放下工作,到纽约电影学院攻读导演专业课程。全新的生活环境,让他有机会沉淀和思考,整理自己的事业规划。胡彦斌说,学习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很多朋友都说,你这样走可能会被遗忘,也可能会被替代。其实我心里已经有一个答案:我相信敢于挑战的人,才能创造奇迹。”回国后,胡彦斌又去北京电影学院又进修了一年,在毕业后入股了同学创办已有十年的影视制作公司。眼下这个团队已经三个导演、四个编剧,以及二十五个人的前期跟后期。除了音乐,胡彦斌已经开始筹备自己的电影。虽然整个公司的运营让他感叹“一天比一天更辛苦”,但是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誓要用两年的时间让太歌步入正轨,并且让圈内同行见证、分享太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