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怎出炉?民间艺人话你知 玉壶光转鱼龙舞扎廊扪衬有乾坤

11.04.2017  13:51

已制作完成的花灯。

亮了灯的驯鹿花灯十分美丽。

一名工人师傅正在焊铁。

  陈志棠师傅用铁丝来扎骨架。

大洋网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每逢佳节,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等广州知名景点中的大型彩灯,一再重现着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所描绘过的元宵盛景,给市民带来无尽欢乐。不过,要在白云山上矗立起一个巨型的彩灯,需要经过设计、扎廊、扪衬等诸多工序,还要进行防风等级等报批。

广佛一体,在文化上也是同根生。广州的花灯和大型彩灯,过去主要都是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供应的,以前一直有着“北有北京琉璃厂,南有佛山艺术社”的美誉;今天,无论是云台花园、文化公园还是春节前荔湾花街上的大型彩灯,主要来自于佛山正统民间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每年的中秋前、春节前,这里的仓库都是“灯山灯海”的,堆得满满当当。

佛山民间艺术界的行家、入行已经四十多年的工艺师杜烈生说,以前广州的一些知名酒楼,也会在年节摆放一些彩灯,像陶陶居、泮溪酒家、莲香楼、广州酒家等,每年进行月饼促销的时候,会用彩灯做店面装饰,还会在中庭再摆放一两组两三米高的彩灯,增加节日气氛。那时候,孩子们手提的花灯,也都是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做的。“上世纪70年代,最多的一年我们做了80多万个中秋花灯。

从题材上看,过去的大型彩灯,主要做的是龙凤、仙女、亭台楼阁、龙舟等传统经典题材,虽然现在不会完全舍弃,但为了避免观众审美疲劳,每年都会创新,做一些主题性灯会,譬如意大利彩灯,会有文艺复兴画家专题、威尼斯水城专题、罗马假日专题等不同的灯组。“像今年春节,我们在云台花园做的是丝绸之路题材,包括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丝路经过的沿线国家都会由相应风情的灯组呈现,题材既传统又现代。”杜烈生表示。

技艺

扎廊:从竹篾到铁丝 由工艺到工程

在还没有铁丝的年代,彩灯是用竹篾和砂纸来“扎廊”——扎出骨架的。砂纸的韧性很好,加了矾胶,可起到防水作用。竹篾的特点是比较轻,但没办法任意弯曲,所以过去的花灯,在造型方面比现在简单。

我们刚入行时,大部分彩灯都已采用铁丝来‘扎廊’了,但为了工艺传承,仍有部分采用竹篾砂纸扎制做法。一些重量较轻的产品,也仍然要用部分竹篾来做骨架支撑。像舞龙时用的龙头,考量舞者的承受能力,重量就有严格限制,这就要用竹篾来‘扎廊’,做大的骨架。精细的地方还是要用铁丝,这样做出来才比较精美。”杜烈生说。

用铁丝来扎骨架,造型上可以更复杂精美,也能做得非常壮观。无论是在广州的迎春花市上,还是在公园里,我们看到的花灯,都不是小巧玲珑型的,用竹子基本支撑不了,必须用铁管、钢架等做主心骨,才能牢靠稳固。杜烈生说:“去年我们做过一个牌坊式花灯,三十米宽,十五六米高,这已经像一个建筑工程了,出完设计图,要找建筑公司做评估,之后图纸还要经过规划局和消防部门审批。

照明:

从蜡烛到LED灯 日益讲究节能

过去的彩灯靠蜡烛照明,必须做好防火措施。杜烈生回忆,小时候曾在体育场看到过一座大型走马灯,全部用竹篾材料扎制,用蜡烛来点亮。“走马灯是利用冷热空气对流来转动的,形状要做得规规整整的,通常是圆形、六角形或方形的。而且要中空,透气性好,因为发热量很大。用蜡烛来照明,要考虑很多因素,不然很容易着火。

到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基本都是用白炽灯泡来照明了。两米到两米多高的财神等人物类彩灯,1小时的用电量约在1千瓦到1.5千瓦左右,骨架上要装四五十个灯泡。“灯泡必须分布均匀,不能离布太近,这样灯光才能发散得开。

如今,节能灯、LED灯泡慢慢流行起来,以前这些灯泡太贵,随着价格下降,则越来越普及。为了不断推动彩灯行业的发展,杜烈生表示,他们一直在尝试新光源。“正在做的鹿,用的就是星星灯,一闪一闪的,感觉很不同。

扪衬:

从丝绸到色丁布 更好看耐用

大型灯会的多彩效果,来自于扪衬布料的五颜六色。几十种颜色拼起来,好不好看,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扪衬时,先将骨架扫上胶水,再力度均匀地将布料扪在骨架上,让彩灯看起来平滑美观。

布料方面,以前主要用自然丝织物来做扪衬,但这类丝织物易掉色易破。现在会根据所做彩灯的选择布料,室外的大型彩灯,以防水防晒的色丁布用得比较多。杜烈生说:“台湾地区来订做彩灯,喜欢用绒布,能更好地遮蔽彩灯的焊口,但绒布较吸尘,摆放一段时间就会显得灰旧,广佛地区的大多数彩灯一般不会选用。

难度

马造型的彩灯身上焊接点有几千个

在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两位学徒正在学习用铁丝扎制小动物,从业已近二十年的工艺师陈志棠表示,因为扎廊是彩灯造型成败的关键,光这一项,一般学徒要跟班两三年才能出师。

彩灯是立体的,学徒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学会用双手将平面的图纸变成立体造型。有美术功底会比较容易上手,没有的话,对悟性的要求就比较高了。”陈志棠表示。

几米高的彩灯,里面用方铁管做主心骨,支撑起整个作品,其他都是铁丝来扎。一开始,拿着铁钳的拇指和食指会特别疼,因此这也是个“苦力”活。

然而,看懂图只是第一步。陈志棠举例道:“用铁丝打个圆圈,圆的弧度、尺寸够不够,靠的都是阴力,很考功底。如果一个弯转得太过,变成直角,再转回来就难了。

为了便于调整修改,连接点都是先用扎带扎,整个彩灯造型完成后再焊接的。生产车间里,有一匹已经成形的马,中间用方铁管做支架,身上的焊接点就有几千个。陈志棠表示,如果用扎带连接,不但整个造型结构不牢固,且扪衬以后的彩灯会出现凹凸不平。为了不影响效果,有的焊接点还要再打磨一下。

工期赶人手缺 “脱土”靠创意

尽管彩灯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斑斓色彩和欢声笑语,但佛山正统民间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智斌告诉记者,这个行业在传承和发展中,也面临着难题。

每年都要在设计上出新创意,让市民保持新鲜感,彩灯技艺才有继续生存的空间,这就亟须美术设计人才的加入。年轻人大多觉得这个行业比较“”,大学毕业生不太乐意接触。

此外,工期往往很赶,一般从项目定下来到交货,也就两三个月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何组织调配好工艺师将彩灯工程做出来,也是很头疼的事。因此,归根到底是人才、人手的问题。

罗智斌说:“为了提高彩灯艺术的声誉,脱掉‘老土’的帽子,我们也在努力冲击一些国家奖项,增加更多新的元素,让学徒或新进的从业者,觉得这不是一个‘落后’的行业,而是一个具有可塑性、挑战性,能够激发自己创意的行业。譬如我们现正在做的新派12兽首,就是用犀牛代替牛,野马代替马,卷角羚羊代替羊……

特写

一个人与一个12米的龙头

1999年,从美术专业毕业的陈志棠进入了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正好赶上艺术社接下了香港《龙腾灯耀庆千禧》庆典灯饰工程。其中280米长、14米高的金龙彩灯工程,是一个超级大彩灯,因此急需吸纳一批具有艺术基础的新鲜血液。“因为大金龙彩灯太大,大部分制作要到现场做。我们这帮年轻人,跟着老师傅们在跑马地晒了差不多一个月,个个都变成黑炭头。

2005年,陈志棠带着十几个工艺师的团队,负责亚洲艺术节千灯湖分会场其中一条大彩龙的制作了。虽然这条彩龙总长度是62米,但光是龙头就有12米长。“中小型彩灯的造型好把握,也好改动,这么大的龙头,用的是方铁管、方钢、圆铁做骨架,造型很难拿捏。每天,看着地上的龙头,目光所及都到不了边。那两个月经常加班,回到家里还要想着尺寸算得准不准……

文/广报记者江粤军   图/广报记者陈忧子   策划、统筹/广报记者嵇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