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微博让他们走出抑郁

30.11.2017  11:01

何日辉在给患者治疗。

大洋网讯 “我有抑郁症,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2012年3月18日,一个微博名为“走饭”的90后年轻女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的微博里她留下了这句遗言。时隔五年,在这句遗言下面有95万条留言,这个女孩,去世后成了有28万粉丝的“网红”,抑郁症患者在这里相互抱成一团,互相安慰。更多的人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

树洞微博

2012年3月18日,一个微博名为“走饭”的90后年轻女孩通过皮皮时光机留下了这句遗言。五年过去了,这个微博没有更新,却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她成了网红,如今有28万粉丝,置顶微博下有95万条留言。

千寻也是“走饭”粉丝中的一员,她患了抑郁症。父母几乎不让她离开自己的视线,连上学也要亲自送她去,她也无法选择自己想要学的专业,社交自由也很少:母亲会因为她一个没接到的电话而接着打几十个。

千寻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树洞。每天,她都会去“走饭”微博下面看一看,有时留言讲述自己。有时她会去一条条地翻看别人的留言,有时候会碰到一些温暖的信息,告诉她自己走出了抑郁,要开始新的生活。

在外人面前,千寻总是尽量装得开心。而在这里,千寻觉得很安全,每一个悲痛的人,她都觉得是自己。偶尔,千寻也会劝那些想不开的人好好生活,仿佛在劝自己。

有精神病家族遗传史的女孩

扶苏的家族有精神病史,奶奶、姑姑、表哥、姐姐都曾有过精神疾病。很小的时候扶苏就能感受到孤单的情绪,父亲经常出差,父母两三个月才会见一次,母亲也经常不在家,幼儿园的时候保姆接她回家,上学了之后就是自己揣着钥匙回到空荡荡的家。她一直记得小时候自己孤单的小身影。

在初二下学期,因为家庭原因,以及学习压力,扶苏觉得自己开始抑郁了,从前那个很皮很疯的女孩似乎消失了。她开始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初三上学期,换了新老师,扶苏更是不爱说话,她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愈发严重的抑郁情绪让扶苏每天什么也做不下去,最终她只能休学。

他们需要的只是陪伴

扶苏最终找到了“走饭”,“走饭”的微博像一个吸铁石,牢牢吸住了抑郁症患者们。她认识了一些朋友,一个爱漂亮的女孩,有精神类疾病,在吃药的过程中逐渐发胖,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们互相安慰、一起打游戏。

楼下的都给我听着,都给我好好活着,黑暗的日子并不是一直都在,咬牙走出去,就是你一生的财富!”扶苏经常看到这一类留言,她还和线上的网友见过面,这些来自陌生人的鼓励让扶苏觉得很温暖。也有很多人私信给扶苏来鼓励他们,18岁的高文便是其中的一员。“你受委屈了。”高文如今每天都会去“走饭”微博下面帮助那些留言的人,“只要一说这句话,很多人当场就会哭出来。

高文也曾患轻度抑郁,他深知那种无力挣脱负面情绪的感觉。病情稳定之后,每天,高文都会去“走饭”微博看留言,回复、发私信。有一些他会和他们互加微信、QQ,督促他们吃药,和他们聊天。他发现,很多人的父母只是认为孩子是一时心情,甚至矫情、中二病,远远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甚至对他们受的伤害一概不知。“他们需要的只是陪伴。”高文叹息,他经常会发“我在这里”“我陪着你”来缓解对方的激烈情绪。

开始新的生活

“‘走饭’我要离开你了,我要开始新的生活,试着摆脱抑郁评论区底下的人,我爱你们,希望有一天你们可以走出来。”每天,都有新的粉丝关注“走饭”,也有粉丝离开。扶苏也想离开了。

去年休学时,她养了一只猫,如今小猫已经长大了,她发现自己也长大了一点,逐渐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尽管父母现在并没有给她太大压力,但她希望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很快她将复学。至于如何面对人群和老师,扶苏觉得自己会坚强一点,“慢慢努力吧”。

千寻在每次留言之后都能收到很多鼓励的信息。还有一年她将从卫校毕业,千寻偶尔也心存希望,或许一年之后她能去外面看一看。高文则想去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他很希望自己能真正地帮助这些抑郁症患者。他的微博名为TAC16,他也希望能帮到同城的抑郁症患者,尽管个人力量有限,但起码,他能“陪着他们”。

面对“走饭”微博下面的95万条留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日辉也认为,青少年抑郁需要多方介入,而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还是父母。

对话:父母要理解孩子心理需求

广州日报:父母应该如何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何日辉:首先,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很多的父母,从小是吃过苦的,甚至有吃不饱的经历,这代人追求的多是物质上的东西。他们很多时候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什么都有了还要不开心。但现在很多90后、00后的孩子,一出生物质生活就比较富庶。因此他们比较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所谓的爱和归属、尊重、自我价值等等。父母要尝试去理解他们的需求。

其次,孩子说心里话一定不要小觑,不要认为那就是矫情。比方说,孩子说心里非常压抑甚至想死。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说多了就开始置之不理,觉得小孩不懂事或者是吓唬人。其实父母没有理解一个问题,就是正常的孩子他不会说这种话的。

还有一些信号也要重视,比方说,孩子长期严重失眠、成绩明显下滑、无故地发脾气等等。这个时候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有抑郁症或双向情感障碍了。

广州日报:确诊抑郁症之后,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

何日辉:如果是理性的父母,知道孩子的问题来源于创伤后,首先要分析、道歉、反省,一定要和孩子好好道歉,要说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第二,父母要亲自出面,要真正地去解决导致孩子得抑郁症的关键事件。第三,要及时去就诊。

广州日报:如果父母无法帮助孩子,那得了抑郁症之后应该如何自救?

何日辉:首先孩子自己要觉察到自己的情况。我们需要普及医疗知识,去提高孩子的觉察能力。然后,要学会“面对、接受、处理、放下”,不要逃避已有的现实,你过往遭受到的暴力、创痛已成过去,不要每天都想:如果当时我能勇敢一点,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开始新的生活。同时要学会求助,求助父母、亲人、朋友、NGO机构。最后,在自己病情稳定之后要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回归学校、回归人群,人毕竟是群居动物。

同时,在“走饭”微博聚集起来的这一批孩子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文、图/广报记者陈诗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