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用亲情打开百姓闭合的心门(组图)

04.08.2014  06:31

朱伟忠与百姓交流记录百姓困难

与动迁户签约

  东方网记者程琦8月4日报道:“他和我的儿子一样大,但却帮我们家很大的忙,很有正事、他真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儿子,好领导”!”青浦区徐泾镇居民陆花茶阿姨口中的这位“好领导”、“好儿子”就是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

  朱伟忠2006年大学毕业,是一名80后,他大学一毕业就来徐泾镇前明村工作,2012年开始被调到徐泾镇综治办从事征收补偿工作,尽管做的是“劝人搬家”这样的事,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却与老百姓结下了浓于水的亲情。

   初“”动拆迁一个星期的成绩是“鸭蛋

  从2012年开始,朱伟忠先后参与了二联墓地拆迁、17号线以及罗家小区动迁等7个地块的动拆迁工作,完成了83户居民征收补偿工作。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罗家小区动拆迁工作中,短短10天,他负责的20户居民就全部拆迁,在21个动拆小组中速度最快,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

  然而,朱伟忠的动拆迁工作远不是现在看上去的那样顺利,在他2012年5月第一次参加动迁工作的时候,他带领的小组一个星期的签约率是“鸭蛋”,每个星期看到墙上推进排名的名次,朱伟忠心里很难受,自己的小组的成员跟着自己没少干,可是为啥就是没人签约呢。后来在指挥部“老人”的经验指点下,朱伟忠慢慢找打了“症结点”,是因为自己锁定的目标错了,不应该先挑好说话的居民去签约,而是应该“啃硬骨头”。

  说是“啃骨头”,朱伟忠告诉记者,其实就是坚持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碰到困难,换位思考,带着亲情、真情去做思想工作。

   与动迁居民“攀亲戚”80后小伙“玩起苦肉计

  到底该怎么和百姓沟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朱伟忠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朱伟忠说,干部对百姓,要主动“攀亲”,嘴甜皮厚、信守承诺,就可以消除隔阂,开启沟通。

  在罗家小区动迁中,在评估公司选择阶段,有一户年近50岁的老张,给他递送评估公司选择单时,他总是不理不睬。通知他参加协商会,也总是推说没空;打他电话,还是不接。既然约不到,朱伟忠就主动上门“攀亲”去了。

  一天晚上,朱伟忠主动登门拜访,在去他家的路上,正好遇到到他,朱伟忠像见到亲人一样飞奔了过去,盯着问老张:“叔叔,什么时候去评估公司啊?”可老张却答道,急什么啦?离最后期限还早来。面对老张敷衍的回答,朱伟忠并没气馁,他表示,明天还会上门来。第二天一大早,朱伟忠果真6点半就到了老张家,可是却扑了个空,原来老张五点半就出门了。朱伟忠仍没退缩,晚上六点半又登门拜访。老张见了朱伟忠说,你怎么又来了,烦都烦死了。可是老张嘴上说着,却对这个84年的小年轻有了越来越好的印象。在朱伟忠一次一次的执着下,老张终于选择了评估公司。

  朱伟忠告诉记者,要和动迁居民“攀亲”还有就是要不怕吃苦。朱伟忠坦言,他自己有个习惯,就是看天气工作,越是恶劣天气,越觉得是工作的最佳时间。下大雨了,朱伟忠就选择不让进门的居民家敲门,“阿姨,外面雨好大,让我进去躲躲雨。

  朱伟忠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这个80后和他们的子女年龄差不多大,“苦肉计”非常有效。门打开了,工作就可以谈了。

   缩短干群心灵距离用诚意打开百姓心门

  光“攀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和亲人维护好关系,帮助亲人解决实质性问题,才能缩短百姓和干部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联墓地搬迁是朱伟忠参与征收补偿的第一个项目,在搬迁的过程中,50多岁的老杨给朱伟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每次上门前老杨都会先打开录音或录像,拿出一大堆国家的政策法规,并且只听不说,拒绝交谈关于墓地拆迁的所有相关事宜。

  经过朱伟忠的调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老杨的妻子临近退休待业在家,自己50多岁,工资只够温饱。加之常年过渡在外,过渡期间父母又相继过世,女儿结婚生育都没能回到自己的家。老杨一直很感叹,同样是一生,怎么就这么苦。

  看到50岁的大男人这么苦,朱伟忠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要尽力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些很微不足道的事。在得知老杨的妻子有再就业的意愿,但年龄偏大、技能不高的时候,他想尽办法,不知跑了多少就业平台、职介中心,磨了多少嘴皮子,最终才找了与她条件接近的工作。

  妻子工作解决了,老杨的态度也缓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签约当天,老杨说,之所没做“钉子户”,是老婆回来讲的一句话改变了自己,“她跟我说,她的老板问她,那几个小青年这么上心的帮你找工作,是不是你的亲戚?

   用心整治“城中村”群众满意放首位

  虽然,征收补偿工作已经占据了朱伟忠大部分的时间,可事实上朱伟忠的“正事”是社区管理,而“振新佳苑”就是朱伟忠社区管理的“大手笔”。

  青浦区徐泾镇振新佳苑居民小区建于2003年,是一个混合安置的集中动迁安置小区,小区内总人口约6800余人,来沪人员登记数为5160人,人口比例达1:3,倒挂现象严重。因为是动迁安置小区,小区内居民来自不同的村,而各个村的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体制不适应,许多管理关系不清、责任也不明。小区发案高、隐患多、群众安全感低,是徐泾镇典型的“城中村”,公共安全令人堪忧。

  这样的一个村庄,居民生活其中也备受煎熬。然而,为了还居民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也为了徐泾镇的健康发展。朱伟忠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决定为居民做点实事,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影响公共安全、困扰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

  居民自制“茶水炉”有安全隐患,那就取缔,并在小区里建立了居民取水点,专门为居民提供开水;居民电瓶车家中充电隐患大、电费贵,就专门在小区开辟了电瓶车免费停放充电点。乱停车、乱充电的现象就不见了。

  与此同时,消除了占道设摊,取缔了违章搭建,并引进了物业管理模式等措施。目前,振新佳苑小区已经管理趋于规范,安全隐患大幅减少,治安案件降幅明显,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然而,朱伟忠告诉记者,“城中村”公共安全综合治理是一个比拼耐力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一旦后续管理跟不上,整治掉的问题就会立马回潮,陷入周期性的整顿怪圈。

  因此,为了小区的长效发展,防止反复,巩固成果,朱伟忠帮助小区落实了卫生清扫、引进物业等后续管理措施,并进一步规范了振新佳苑的长效管理机制。

  大学毕业后,当“村官”六年,做社区综合整治两年,80后小伙朱伟忠的社区工作可谓做的有声有色。问他工作这么琐碎,每天像上战场一样,会不会嫌烦。朱伟忠却说,生在徐泾、长在徐泾,对徐泾有感情,对徐泾人民也有感情,徐泾人民生活好了,我这工作也就做到位了。

  作者: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