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龄:风雨兼程社工路 老骥伏枥公益心

18.06.2014  10:42

  ■6月16日,站在丈夫生前创办的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徐祥龄遗孀谭翠莲说,丈夫一生都献给了社工事业本报记者 郑志波摄

   东莞时间网讯 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创办人徐祥龄先生的追悼会,将于本周四上午10时在东莞市殡仪馆举行。昨天,该中心社工发表题为《风雨兼程社工路老骥伏枥公益心》的悼文,这篇1000多字的哀辞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徐老一生,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文章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评价:不断付出的一生

  社工将徐祥龄形容为父亲,悼文称:“2014年6月15日,6月的第3个星期日:父亲节。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感恩父爱,但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慈祥的、可敬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就是徐祥龄先生。

  文章简单介绍了徐祥龄的生平经历及主要成就,并对其做出评价:不断付出的一生。同时,文章回顾了徐祥龄退休后,出于对社工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对外来工苦难的同情,运用在香港29年的社工经验和资源,毅然投身祖国内地的社会服务建设,与太太重新策划发展社工事业的艰苦历程,并称徐祥龄“是出于对社工这份终身事业难以割舍的真爱”。

   回忆:以民工的乐为己乐

  文章中,社工们回忆了与徐祥龄先生的交往及其生前生活的点滴、趣事。“犹记得徐祥龄先生活跃于民工外展服务的身影,他永远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带着各种新奇的徒手游戏和历奇道具,和民工们打成一片,以民工的乐为己乐;记得徐祥龄先生攀爬在高墙上折射出的光辉,让我们忘记一切的恐惧,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最最记得徐祥龄先生每次对社工后辈们的谆谆教导,他用毕生的付出告诉我们‘社工’的意义和使命。

  展望:更坚定地走在社工路上

  文章最后,社工们表示,自己因徐先生而骄傲、自豪,并表明了因徐老的鼓励和影响更坚定地走在社工路上的决心。同时,坚信徐老的精神将永远与隔坑同在、与社工同在。“尊敬的徐先生,愿您安息。我们相信,离我们而去的只是您的身体,您的精神和教诲,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永远指引我们前行,永远鼓舞我们的士气,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追忆

  横沥东豪实验学校七年级四班朱献波:

  徐爷爷教我“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

  朱献波今年15岁,就读于横沥东豪实验学校七年级四班。据了解,朱献波的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打工支撑,家庭比较困难。从三年级开始,朱献波就接受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全额学费资助。不仅如此,朱献波还得以免费接受该中心社工的各种辅导。

  回忆起徐祥龄爷爷,朱献波印象最深刻的是徐爷爷教他打乒乓球的情景。由于朱献波喜欢打乒乓球,只要有空,徐祥龄便在服务中心手把手地教朱献波打球。

  “他经常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的发球姿势,特别是一些细节,很严厉但也很有耐心。” 朱献波回忆,徐爷爷对小孩子们可谓是严中有慈,他至今仍记得徐祥龄说过“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

  “我觉得徐祥龄的话语很有用,所以就记下了。”朱献波说,他也一直用行动践行着徐爷爷的谆谆教诲,“很感激徐祥龄爷爷,我要向他学习,做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朱献波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以前一直都很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好,他为此很头疼,因为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后来,经过徐祥龄和社工们的辅导,朱献波的成绩逐渐好起来了,现在基本能考到80分以上,自己再也不用操心其学习了。除此之外,在徐祥龄和社工们的教导之下,朱献波脱胎换骨,比以前懂事了,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也比较有孝心,经常帮家里干家务活。“很感谢徐祥龄,没有他,儿子也不会有今天的成长。

  据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朱献波已经成为一名小志愿者,经常主动到中心帮忙整理图书等。

  ■网友缅怀

  传承徐老精神

  发展公益事业

  时间网网友“于皖北”:徐先生亲自为我颁过奖,我还同徐先生握了手,徐先生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到现在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太突然了,犹如晴天霹雳。

  时间网网友“社工小韦”:您的精神值得学习,您的执着值得肯定,您的信念值得坚信。您给内地社工发展带来太多太多的震撼。

  时间网网友“张可可”:一己之力,二十四年,弄潮儿站社会变迁浪尖,用行动诠释社工,守护新莞人。鹤发童颜,八十三载,老青松立万丈红尘之中,以微笑唤燃能量,助力弱势者。时光可移沧海为桑田,却难改赤子之心。

  时间网网友“李秀丽”:我们敬佩的徐先生,你是我们外来工支持者,没有你我们小孩早就回老家读书了,谢谢你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

  时间网网友“王雷明”:徐老,谢谢您的照顾和关怀,我会努力读书的,我一定会将您的精神继承下去,努力做一个好人。

  时间网一网友:徐老以行动实践助人自助的理念,他的助人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社工人,他是真正以生命影响生命。徐老,一路走好。

  时间网网友“王志强”:太突然了,再没有机会和你一起打球了。你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你的形象永留我们的心中。

  时间网一网友:行善一日尚可,但持之以恒者甚少。希望有更多的“徐老”涌现,把爱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时间网网友“红土情怀”:徐老,您的开拓精神和您的善举,我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