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拟再造新版“银银平台“

19.08.2015  03:45
即便在绑定多卡方面嵌入了人脸识别,15日上线的微众银行实际上仍属于弱实名账户。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现有理财入口的一级平台上,微众银行还将接入一个金融资产流转平台,上线时间可能定于11月左右。

互联网金融

  即便在绑定多卡方面嵌入了人脸识别,15日上线的微众银行实际上仍属于弱实名账户。而功能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使得微众银行无法实现转账结算、交易支付,这实质上让互联网银行的想象空间无法打开。

  微众银行APP上线,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但是,这并不奇怪,在互联网金融进入监管趋严的2.0时代,创新之困并非是单个微众所遇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细节的改善,这也是创新的重要量变。一个可能被喧嚣忽略的事实是,连续在近期上线内测的几家民营银行,都将去IOE摆上台面。如何去IOE,科技成本如何降低,是否能向传统银行科技输出,用微众银行副行长郑新林的话来说,“微众银行APP上线,代表银行整体去IOE的系统上线,在一年之内完成,不易”。

  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包括微众银行的APP也显露了网络银行共同的阿喀琉斯之踵,远程开户无法突破,所开账户仍是弱实名账户,无法实现资金划转和结算等功能。

  据记者了解,未来微众银行可能另辟蹊径,微众银行极可能通过同业合作,一方面完成强实名账户的交叉验证,另一方面,从兴业银行履新而来的同业大佬郑新林,也将在年内帮助微众银行再造一个“加强版银银平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现有理财入口的一级平台上,微众银行还将接入一个金融资产流转平台,上线时间可能定于11月左右。

   去IOE如何降成本

  在年初的一场内部交流会上,曾主导平安银行新核心系统上线,并完成顺丰速运IT体系再造的微众银行CTO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能在IT运营中节省大量成本,以中小型银行为对标,其IT运营成本可以降至中小银行的5%。

  降低科技成本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要提到银行核心信息系统。标榜互联网概念的三家民营银行近期均上线了其移动端,网商银行、华瑞银行、微众银行,同时宣称“去IOE”银行信息系统的整体上线。

  IOE分别是IBM、Oracle、EMC,三者分别是小型机、数据库和高端存储的领导厂商,传统金融机构多使用三者组成的核心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模式是集中式架构+闭源商用系统,IOE模式中,需要不断通过对硬件的投入来实现对业务系统的提升,并保证其金融系统安全,简而言之,这是靠高成本换取高可靠的模式。

  相对于传统银行的积重难返,民营银行在科技建设上反而能够脚步轻盈。

  “云上银行”的概念即在解决数据库及高端储存成本,对背靠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两家民营银行而言,数据和储存需求自然能联系到股东技术能力。从马智涛此前的观点来看,其对IT架构的再造主要在两点,一是利用分布式架构替换集中式架构把风险降低,二是把故障常态化管理,降低对高端设备的依赖度。

  政策层面,银监会此前曾连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实施自主可控的IT战略,降低对IOE的依赖。

  “底层架构和储存方面都使用了腾讯的技术力量,一些技术环节也有采购。”接近于微众银行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微众银行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计算方面,微众银行采用分布式业务架构系统,数据库方面,采用自研的数据库TDSql,存储方面,采用腾讯自研的块存储及对象存储。此外,亦包含有java、MySQL、hadoop、NGINX等外部供应商。

  “银行高ROE将随着利差的降低而降低,如果在业务模式及成本结构上不做调整,后期IT投入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马智涛坦言。“微众银行APP通过腾讯深度开发的开源技术平台和自主可控的IT技术,做到了传统银行1/10、1/20甚至更低的每账户IT运营成本。

  不过,对于网络银行科技成本,一位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中层人士亦有质疑,对于银行业的盈利规模和安全需求而言,核心系统和存储的采购成本可以称得上并不是太大,民营银行由于成立初期,重新建立核心系统科技成本势必很大,而单位账户成本的降低,也应该伴随着单位账户营收的上升,目前没看到网络银行商业模式上足够清晰。

   同业柜台或代替远程开户

  即便在绑定多卡方面嵌入了人脸识别,15日上线的微众银行实际上仍属于弱实名账户。而功能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使得微众银行无法实现转账结算、交易支付,这实质上让互联网银行的想象空间无法打开。

  强弱电子账户的区别在于结算功能。央行2014年3月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规定,未能在银行柜台开立的电子账户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仅具备购买本行理财产品的功能,资金进出必须通过绑定银行其他结算账户实现;强实名电子账户可为银行的结算账户、活期或定期存款账户,银行要为该类账户设定业务种类、支付结算限额等管理要求。

  即便注册用户都匹配了有卡号的虚拟卡,但实际上这个电子账户无法实现存贷款和转账支付等资金划账。尽管在年初监管层曾对远程开户有所表态,但此后各种技术手段的远程开户监管层都保持着静默态度。

  这更像一个遥遥无期的等待,中金公司在其研报中认为,监管机构坚持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的指导原则,刷脸认证技术用于远程开户仍不成熟,年内难以获得突破。中金公司认为,随着刷脸开户模式逐渐被抛弃,线上线下合作开户可能会成为网络银行建立强实名账户体系的主要途径。

  “微众银行的变通是希望能和一些中小银行合作,利用他们的柜台来实现交叉验证,在他们开立账户的时候,同时匹配一个微众银行账户,那么就默认为这是一个强实名账户。”前述接近微众银行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这个想法能否实施还有待与监管的沟通。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微众银行开户界面,已经提示用户可以在全国1600余家银行网点、网银向微众银行进行转账汇款,和大股东腾讯一样,微众银行也继承了其连接一切的想法。

   强化版银银平台

  5天的造势期间,不少传言曾认为微众银行要将“微粒贷”搬上微信端。8月15日上线的APP击穿了这一传闻,但除了活期+、定期+和几款股票基金外,微众银行APP中并未上线贷款产品。

  目前类似直销银行的这款APP中,最大功能在于理财,这也符合微众银行高管对其资产管理的定位。尤其是年化5.26%的活期+和预期年化7%的定期+两款产品,收益均高于市面同类产品,也被定义为少数亮点之一。

  对于产品收益高于同业,微众银行官方解释为团队精心的筛选和把关。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类似于2年前“宝类产品”在前期小范围补贴收益,微众银行几款理财产品亦有少量补贴收益。

  而补贴收益并非持久之计,加上未上线贷款产品,其获客黏性也将受到挑战。微众银行一位高管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称,“微粒贷是嵌入腾讯两个超级APP中的,而15日上线的是独立APP,微粒贷使用了腾讯的关系,下一步打通还在继续进行。而目前暂未考虑将其嵌入独立APP,其他的贷款产品将在11月上线。

  缔造了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郑新林,甫一履新就给微众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同业想象。而其打造的银银平台,除科技输出和资金结算外,主打功能便是将大量中小银行网点和柜台服务纳入平台中,建立统一共享的网点服务和理财产品销售平台。

  微众银行无疑将继承这一同业合作基因,这一合作也同样体现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现有理财入口的一级平台上,微众银行还将接入一个金融资产流转平台,上线时间可能定于11月左右。

  这一流转平台的模式是:用户在任何公司、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都可以在微众银行的流转平台进行诸如质押融资、收益权转让等交易。这一模式的基础在于,微众银行累积了足够大的同业客户群。按照其预期构想,这一流转平台未来将覆盖80%的基金、券商、信托、银行。如果预期达到,用户持有的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基金,都能在微众银行实现交易流转。

  回到理财端获客的黏性问题,意识到“宝类产品”江河日下的同时,微众银行希望覆盖大资管领域交易流转平台作为一级理财平台的补充,增加理财端获客能力。此外,微众银行亦开始将触角伸向互联网金融,其计划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科技输出、信贷资产、征信等全流程服务。

  由此,微众银行两大业务体系也逐渐清晰,独立体系中的理财和交易流转平台,基于腾讯用户体系中的消费信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