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发问倾听民声、微博分享感受 代表用手机喊“小伙伴”提建议

10.03.2015  11:31

  “我要向你推荐我的微信公众号。”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满面笑容对记者说。在她看来,微信具有沟通方便、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有助于人大代表履职。

  参加全国两会,收集民声、传递民意是代表委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于是,不少代表委员用微信公众号、App等“新鲜事物”与广大群众沟通交流。

  一些代表委员手持自拍杆步入人民大会堂的照片火遍网络,网友们纷纷予以关注。那么,代表委员们的手机除了拍照,还对履职有着什么作用?他们的手机里装了哪些App?他们关注了哪些微信公众账号?

  黄细花代表

  微信群抛出话题收集民意

  9日下午5时,在首都大酒店一楼咖啡厅,黄细花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此次两会,黄细花一共带来9条建议。“有代表问我,你怎么能提出这么多建议?”答案就在她的名片里。

  黄细花的名片背面印有两个二维码,右下角还有“请关注我”四个字。记者扫描发现,两个二维码分别是她的微信认证公众号和新浪认证微博。

  在接受采访过程,黄细花的手机一直在震动或发出提示音。解锁手机屏幕,微信客户端的未读消息超过80条。点击进去,映入眼帘的是“旅游政策管理”“中国旅游产业”“旅游局长”“TCTA国际中国旅游学会”等微信群,各群人数从100至450不等。

  “作为旅游局长,建议议案自然集中在旅游产业,但一个人的想法不够全面,我需要群策群力。”黄细花告诉记者,她常在微信群抛出话题,引发大家讨论,判断相关建议是否科学可行。

  互动性强,有疑问可以随时发问;成员身份多样,能听到更多样的声音。黄细花说,微信成了她收集民声的好渠道,“建议国家旅游局升格为旅游总局就是在微信群里讨论出来的。

  黄细花认为,微信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这让人大代表在实地调研的同时,可以便捷地听取更多民众、专家的意见,从而使代表的建议、议案更科学。

  除了通过微信群收集民声,黄细花还订阅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其中包括南方日报和惠州观察。“看这两个账号可以了解时政动态和惠州本地情况。

  记者发现,5日至9日,黄细花每天都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条建议,这些建议有的是事先准备好的,有的是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有感而发的。最新的一条建议是“关于支持实体书店设立阅读区的建议”,阅读量超过400。“这个阅读量算是低的,但是个好事,以前我临时想到某些建议只有自己知道,现在能让几百人看到了。”黄细花说。

  除了微信,黄细花的手机还装了秒拍、微视、新浪微博、QQ邮箱等客户端。她说自己两会期间基本上用手机就可以办公,“感谢互联网的发展,让我更容易获取信息、查找资料、听取意见、发出声音。

  邓伟根代表

  微博开栏目分享参会感受

  “珠三角构建中国‘硅谷’,江门如何应对?东部一体化应加速融合提质……”9日下午2时,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长邓伟根在个人新浪认证微博上写道。

  这是两会开幕以来,邓伟根在自己开设的两会微栏目——“樵人邑语”上更新的第19条微博。

  “这些都是有感而发的内容,主要是希望利用碎片时间,与不同的群体一起交流两会感悟。”邓伟根认为,当前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手机上的微博等既是人大代表了解基层信息的通道,也是人大代表与不同群体沟通交流的窗口。

  “两会期间,平均每天发三四条微博。”邓伟根说,在他个人认证微博上,自设了“樵人邑语”微栏目,每天都会针对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两会见闻,和身边的人一起交流,了解大家对不同热点的看法。

  邓伟根的微博目前关注了2000多个账号,其中既有来自基层群体开设的,也有不少政府官员开设的,而他的粉丝数量超过18万。

  邓伟根一边积极通过微博发声,谈参加两会感悟,一边也会静悄悄地“潜伏”到不同的微群中。他笑言,自己目前已“潜伏”进10个微群(包括微信、微博)中,默默地看大家的发言。

  “微群里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是谁,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我的存在。”邓伟根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每天他都能看到不同群体的吐槽和“拍砖”,“这种情况下,往往可以听到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

  为了更直接地听取到不同群体的声音,邓伟根还会发微信征集群众“好声音”。2日,邓伟根在个人微信上发帖:“如何当好代表,你们有好建设与意见吗?聆听着。”这条微信为他收集到了大量的建议。

  邓伟根认为,作为人大代表,应积极地介入到各种可以与不同群体对话交流的平台中,而这样的平台在一部智能手机里就能找到。

  邓伟根说,以后,他将继续跟上互联网技术的步伐,借助网络平台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梁文悦 叶洁纯 赵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