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广告VIVO、可口可乐和宝马你刷到了哪个

26.01.2015  12:45

本报讯 昨晚8点45分,VIVO、可口可乐、宝马的微信广告同时上线,你刷到了哪个?微信广告,原本应该是一起营销事件,结果似乎成了一起娱乐事件——上线前PS高手们一波接一波的上PS图,像是开启了一场狂欢;上线后朋友圈里是一波接一波的吐槽,广告下的评论更是瞬间成了“广告圈”,招聘的、自荐的、卖产品的都来凑热闹。

在微信广告正式上线前,曾传出多个版本。“据我所知,后台经过了多轮PK,上线时间也从上周五一直延后。直到昨天晚上,VIVO、可口可乐、宝马最后胜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腾讯员工私下说,能胜出不仅是投入费用高低,还要看广告本身的创意水平。

虽然微信方面至今未透露微信广告的价格,但腾讯确实曾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进行过评估,当时的预测结果是年收入为人民币100亿元左右。

直至微信昨天广告上线,微信朋友圈广告仍未开放投放,只限定在个别合作品牌中进行。有一种说法是,被精选出来的品牌共有50个,钱江晚报记者也从微信方面获得了证实。尽管,这50个品牌具体有哪些仍未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进入朋友圈广告首发阵容的门槛不低。版本之一是门槛,需投入500万元,合作预算1000万元以上。版本之二,是有广告主曾抱怨,自己每年在腾讯投几千万元,可投朋友圈广告却还要排队,甚至被拒绝,理由是“品牌调性与微信不符”。

相比广告主关心的投放价格,用户更关心的是自己刷到了哪个广告。

微信朋友圈广告上线不到半小时,朋友圈里已经被各种神吐槽刷屏。有的人刷到了宝马,却说“我买不起”;有的人刷到了VIVO,正在感叹自己太屌丝,却有ID为“Pony马化腾”的在其后评论,“我也只看到VIVO”;至于可口可乐,好吧,昨晚好多朋友在问可口可乐的广告长啥样,以示自己不是屌丝;也有人,默默晒出了三个广告的截屏;还有人哪个广告也没刷到……

与传统广告不同,FEED流广告更多的是根据性别、年龄、爱好、地理位置等一些用户标签进行精准匹配,用算法为用户个性化定制广告。于是问题来了,你刷到的广告是否就意味着大数据对你的定位?

有说,朋友圈第一批FEED流广告是在对用户红包现金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投放的,2014年红包流量1000元以下的朋友圈集中投放可口可乐广告,1000~10000元集中投放VIVO,10000元以上投放宝马广告。

还有说,广告推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也是腾讯内部秘密研发已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验。腾讯人工智能对你的识别分类如下: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消费力强的,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广告;连小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可口可乐广告;而那些喜欢发朋友圈,但没有收到朋友圈广告的,微信是在告诉你,好好干活,别刷手机了。

这些说法靠谱吗?

“当然不靠谱,我就刷到了VIVO,去年可没少发红包。”腾讯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否认了流传的各种说法,“事实上,我们并不打算公开算法,因为担心个别广告主会据此‘作弊’,那肯定会影响到微信的用户体验。”

微信方面也表示,朋友圈广告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坊间流传的各种所谓“投放标准”,都是猜测,并不准确。

本报记者 詹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