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秘密遭下架 COPY型创业遇短板

16.06.2014  10:25

谁都有秘密,谁都想知道别人的秘密,人性的暴露欲和窥视欲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基于此,主打发泄私密、窥视他人的匿名社交开始火了起来。从最开始风靡朋友圈的“秘密”,再到如今“黑同事黑同学”的乌鸦,匿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一个倒下了,千万个站起来。

有人说,匿名软件让人撕下了社交面具,交流更加真实;也有人说,匿名软件放大了“性本恶”,造谣诽谤随之而来,彼此信任感骤降。而对于匿名社交软件本身,它到底能走多远?

涉嫌抄袭模仿一再被下架

国内市场应用最早最广的匿名软件,就是“秘密”。

该款软件一问世,就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这款移动社交应用可以让你跟手机通讯录里的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匿名分享自己的秘密,并获得他们的反馈或者点赞。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身份隐私都会得到严格保护。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同样你也不知道别人是谁。

如果你的“秘密”被朋友圈里越多人点赞,它就能传播得越远,跳出你的朋友圈。甚至,这条“秘密”会被贴上位置标签传到陌生人那里,让更多的陌生人读到。上线首日,“秘密”就排到了苹果App Store总榜的13名、免费社交榜第1名。

秘密创始人林承仁,其微博认证毕业学校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他的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美国亚马逊推荐系统团队,2009年他和团队回国创业从事资讯推荐方面的研发。“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过我们的产品,但是你一定用过,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林承仁认为,实名的社交网络具有天然的垄断属性。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更强,比如微信壮。最近一年匿名社交的崛起,引发了他的关注。

浏览“秘密”,不难发现里面大多充斥着对公司老板的抱怨、对社会的不满和一些八卦消息,其中也不乏色情的内容和评论。有不少用户认为这是一款会引发恶意的软件,“恶意信息因为点赞的人多,就会被更多人看见”。

一位来自银行业的深度用户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在“秘密”一上线就使用了,主要是发布一些情绪感悟。不过近来,她因为发布了一条关于暗恋同事的消息,被潜伏在“秘密”的同事给“”了出来。“我再也不敢用了,八卦力量太强大,把我从网络拉回了现实。

此外,“秘密”还面临着造谣诽谤,恶意传播的问题。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宋女士表示,最近公司有很多人恶作剧,在骂老板的信息下面留言,诽谤他人。“比如说,我们有时会恶作剧一起在下面留言,说张三,你又在骂老板了。

从功能模板和产品设计来看,“秘密”几乎原样COPY美版Secret。公开资料显示,Secret发迹于硅谷,迅速引爆美国科技圈。3月中旬,这款软件更是拿到了86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目前,Secret的整体估值超过了4000万美金。

但是,与Secret不同命运的是,秘密因为涉嫌抄袭模仿一再被下架,后被迫改版。当记者试图联系创始人林承仁求证此事时,他开始接受了采访,后又以近日事务繁忙回拒了。

乌鸦”软件前景未明

就在“秘密”下架之际,主打“黑文化”的匿名社交软件又冒了出来。“今天你被黑了吗?”,一款上线3天便跻身匿名社交排行第一的“乌鸦”迅速成为用户的掌上新宠。

这款产品需要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登录,不仅面向白领群体,同时也覆盖了数量巨大的校园用户。用户可根据个人身份及喜好,自行选择关注的群体,选择公司或学校。

据悉,“乌鸦”目前支持全国超过400万家公司、2500所大学,近30000所高中和初中,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匿名社交需求。在乌鸦,用户不仅可以上班“”同事,还可以下课“”同学,这种无名字、无身份、无压力的吐槽功能让“乌鸦”迅速走红。

记者了解到,这款软件出图片语音社交app啪啪创始人许朝军之手。6月6日,啪啪全站显著入口推广乌鸦下载,直接证实了许朝军的团队开发出了乌鸦。据知情人士透露,“乌鸦”的整个开发过程都保持了完全独立,对中国的网民市场做出了更为精准和细分的梳理,与此前涉及抄袭模仿的产品做出了差异化。所以,进行iOS上架审核非常顺利,一次性通过。

此前,市场上的匿名社交产品火爆背后都笼罩着一层乌云,充斥着色情、谣言等负面能量。所以,乌鸦团队将自己的产品选择定位为吸引校园和职场用户匿名吐槽互“”的平台,主打“黑文化”。

业内人士分析,基于不同选择,用户可以形成不同的小圈子。“乌鸦”在为同一公司“战友”搭建调侃互黑、职场解压平台的同时,也将目光瞄准了目前匿名社交不曾涉及的校园市场。

至于“乌鸦”到底能火多久,是否能在校园市场上掀起新一轮的匿名社交狂澜,相关专家表示还要看后续产品的创新。

匿名社交 能走多远?

■观察

匿名社交自从面世以来,饱受诽谤造谣、色情涉黄的质疑,尽管软件开发团队一再表示会在内容上进行控制。

记者了解到,这些软件除了直接谩骂发泄不满,还不乏曝光他人私生活、歪曲他人形象、曝光行业内部信息等内容,这很有可能触犯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利用社交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诽谤,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对其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如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

反观国外的同类产品,“Secret”对匿名言论有严格监管,只要有两个人对一条秘密进行举报,这条秘密就会被自动屏蔽,除了发布者,没有人看得到它。同时,“Secret”还鼓励用户以主人翁的精神去维护内容秩序。

对于“秘密”等匿名社交软件的前途,有业内人士认为,充斥着大量诽谤、爆料和负能量等无效信息的“秘密”,只能在短时间内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望。从长期来看,“秘密”上的内容仍具有范围限制,同时随着爆料内容的减少,很难长时间增加用户黏性。

援引速途网报道,腾讯即将推出一款类似“秘密”的匿名社交产品,现已紧锣密鼓地进入测试阶段,这款“腾讯的秘密”有可能依托于微信朋友圈。如果类似腾讯这样的大平台开始涉足,市场上的这些小的匿名软件日子自然不会好过了。

此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秘密”等匿名社交软件并无刚需,无法像微信、微博一样成为能提供公共社交信息和熟人社交的平台,很容易被取代。“等到人们的新鲜劲儿过去了,这些软件也就将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