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错账?法院判决要返还!
大洋网讯 随着微信、支付宝等日益普及,人们日常支付、转账也越来越便捷,有时难免疏忽转错账。近日,白云法院审理了两宗这类案件,当事人要求返还款项的诉请均得到了支持。
案例1:
手机银行转错账 对方拒退还
阿良购买货物采用货到付款方式结算货款,由快递员收款后将货款交付卖家,而何某在2017年曾多次给阿良送快递,故阿良手机中存有何某的银行账号。2018年3月17日,快递公司又给阿良送快递件,阿良一时不察误将货款9000元通过手机银行支付给何某,事后发现支付错误且何某已从快递公司离职。
阿良多次与何某电话联系,何某拒绝退还货款并表示是阿良自己转错账,与他人无关。阿良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何某退还9000元。何某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应诉,亦无答辩。
法院审理认为,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者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阿良已提供电子银行业务回单证实其向何某付款9000元,且何某经法院传票传唤后,在举证期限内既无提交证据进行抗辩,亦未到庭参加诉讼,对此应视为何某放弃其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故法院对阿良的主张予以采信。法院判决:何某退还阿良9000元。
案例2:
微信转账转错人 对方竟关机
阿秀从事金银回收生意,其与罗某系微信好友。2018年1月9日晚,阿秀通过微信转账货款时,误将4530元转给罗某,阿秀立即向罗某发微信说转错了请求归还,但罗某非但没回微信,还点击确认收款,并关闭手机。阿秀在事发当晚前往当地公安局请求联系协调此事,可罗某还是毫无回应。阿秀诉至法院请求:罗某退回4530元。罗某无答辩。
法院认为,本案中,阿秀主张其误将4530元微信转账给罗某,并提供了借记卡账户历史明细清单、微信交易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微信详细资料、报警回执等证据证实。罗某经法院合法传唤未出庭质证及抗辩,且现有证据不能证实罗某取得该款项具有合法根据,故法院对阿秀的主张予以采信。法院判决:罗某向阿秀返还4530元。
法官说法
转错者有权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
法官表示,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22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不当得利制度的立法本意,在于纠正受益人无故得利这一不合常理、不公平的现象,消除欠缺给付目的之财产利益的移动,为财产流转提供更为周密的保障,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在上述两个案例中,由于转账者错误操作导致金钱转入错误对象的帐户内,造成了转帐者损失,相应也令被转帐人获得无法律根据的利益,且受损与获利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情况下,受害人有权要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
法官提醒,手机、微信转账固然方便快捷,但操作时一定要认真核对,避免误转入他人账户。如不慎出现汇错款项等情况,可以先主动与对方沟通、协商,协商不成时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要注意保存好微信(手机)转账记录和银行卡明细记录,作为证据提交。
律师提醒
转错主责在自身,事前核对是关键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子俊认为,尽管从法理上讲,在转错账的情况下,对方是不当得利,可以要求对方返还,也可以起诉对方。但前提是,你要知道对方是谁。因微信好友等很多是昵称,有些甚至不熟悉,转错后如果对方不配合,也不知道去起诉谁。现实中,一些人找支付平台要求返还款项或者提供对方信息,常常遭到拒绝。林子俊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因为平台客服人员不像银行可凭身份证确认咨询者真实身份,也很难凭一面之词去判断到底是转错账还是借款,如果轻易进行处理,平台不愿承担这类风险。
林子俊说,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转账时有核实的义务,除非是遭遇诈骗,否则转错的话自身责任更大。他还建议,微信等平台也应完善相关义务,可以借鉴银行的处理方式,比如保存转账流水信息等。从技术层面上,如果转账达到一定金额,要求填写对方姓名等真实信息也可以实现。
此外,可以借鉴银行柜员机转账24小时到账,期间发现异样可以撤回,或者实行即时撤回。
信时记者何小敏 通讯眼刘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