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革微创新要改到痛处创在实处

15.06.2015  12:57

  ■ 渔 工

  本报近日报道,我市推行“微改革、微创新”活动一年多时间,完成139项,占比达94.6%,通过创新服务、整合资源、加强基建、优化流程等措施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和53个服务窗口今年将再推行70项微改革。笔者认为,“微改革、微创新”大有可为,而且要进一步改到痛处,创在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老百姓看政治生态看什么,最直接的就是看机关窗口部门的作风。当前,梅州要加快振兴发展,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正视相关问题敢于亮剑,必须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我市去年以来“微改革、微创新”的设计初衷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给自己找茬”,并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或提升工作效率、或方便群众办事、或降低行政成本等,就是要以“革自己命”的勇气转变机关作风,不能撂担子,不能耍花架子。而且目光不能停留在市直机关和部门,还要瞄准基层,对接基层,重心下移,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零距离服务群众。

  要正视机关作风的“痛”处。应该说,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一直把机关作风作为改善提升政务环境、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标本兼治。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等问题远未绝迹,还是我们的痛处。百姓目前反映较强烈的还有“冷”、“跑”、“等”的问题。有些窗口工作人员常常还是爱搭理不搭理的态度,心情好就热情一点,心情不好就往往给群众“脸色”看;是亲人和熟人就热情有加、特事特办,其他群众的就按“程序”办,催也没用、急也没用。有些证照还要跑很多路,盖不少印章。有些窗口还常常排着长长的队伍,办一件事要等上老半天。

  要持之以恒创在“实”处。我们要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把群众当亲人,强化人性化服务,强化服务指引,不能让群众看着饮水机却不知哪里按下出水开关;要学习深圳等地的经验,运用跨界理念,依托“互联网+”,主动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和社保登记证等“多证合一”改革,让企业和创业群众少跑冤枉路;要增强预见性,针对群众办事的热门时间节点,增加力量,创新流程,拓宽网上直接办事空间,让企业和群众减少“等”的时间成本,从而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联动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