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我校举办2014学生工作研讨会

15.01.2015  17:10

1月13日,我校2014年学生工作研讨会在东莞校区五楼会议室和湛江校区四楼会议室通过视频同步召开,研讨会以“微时代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学校郑学宝院长、符学三副书记出席并作了讲话,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江存余科长,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办公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岸涛教授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处长李伟东研究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上,陈岸涛教授以“微时代的大学生特点及思想教育转型”为主题,从当前风行的微信、微博、微商等APP的广泛应用为切入视角,无不昭示着人类已进入微时代,对微时代的定义与特征做了生动地解读,对微时代下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深刻地剖析。陈教授指出要充分认识微时代给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创新教育内容、载体、方法,推动教育指导思想转型、教育主体定位转型、教育方法转型等。同时,陈教授鼓励我们利用医学优势开“慕课”创新教学载体和方式,为我校学生工作的深化改革做出贡献。



李伟东研究员做了题为“问题意识 学术思维 职业理想—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实践”的专题讲座。李伟东处长是目前广东省为数不多的从辅导员成长起来且获得高级职称的学生工作专家,他的报告从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术思维,坚定职业理想三个角度展开,为我校辅导员开启职业化、专业化大门带来很多启迪。



辅导员代表陈秋余老师就研究生教育和引导作了《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思考》的发言;周慕丹老师结合自己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的体会,作了《职业能力竞赛视角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交流;林路生老师结合自己11年的辅导员生涯和科研生涯,畅谈《探索与研究助我提升》,回顾了林路生名辅导员工作室的诞生的艰辛历程,分享了辅导员多维协同工作模式的思路和策略;胡勉强老师畅谈自身通过贯彻“法治理念”、运用“禁于未发”、坚持“择善而固执之”,从规范学生成长动力和行为的“根本”着手,同时以“情感共同体”和“人生共同体”氛围养育和滋润的学生工作之道;亓艳丽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处故事,对内地高校新疆民族生教育管理进行了思考和分享。



学校郑学宝院长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我校学生工作团队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人格至上,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搭建平台推进优秀辅导员团队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对林路生工作室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明确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建设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以生命文化为特色,以通识教育为抓手,以思政课改革为突破口,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契入点,通过修炼学生的人生“三宝”(好性格、好习惯、好心态),培养他们达到人生“三好”(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最终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是全程育人。郑院长还对“第一和第二课堂怎样落到实处、怎样进行教材建设、思政课如何改革与创新、辅导员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社科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正、副书记,林路生工作室人员,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团委、学工部全体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文/胡勉强  图/林贤桂 黄小丽 沙荣贵 编/周圆 审/岑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