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力乌克兰

06.07.2014  14:19
摘要:乌克兰危机似乎已经告一个段落,这以乌克兰签署协议成为欧盟联系国为标志。整个过程中,德国的“软实力外交”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没有德国和俄罗斯的交涉,乌克兰不可能完成加入欧盟之前最重要的一步。

        德国总理默克尔。

        本周热点

        乌克兰危机似乎已经告一个段落,这以乌克兰签署协议成为欧盟联系国为标志。整个过程中,德国的“软实力外交”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没有德国和俄罗斯的交涉,乌克兰不可能完成加入欧盟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德国展现的是具有弹性同时异常坚定的手段,有效遏制了俄罗斯的计划。这种方式可能成为21世纪如何在全球施展影响力的新标准。

        整个事件无非是针对乌克兰应该“向西转”还是“向东转”的角力,此时结果已经很明显,乌克兰更坚定地面朝西方。

        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意义,除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获得欧盟资助外,更主要的是在乌克兰国内推行符合欧盟要求的规范和标准,这将是乌克兰实现经济现代化并最终加入欧盟的重要一步。尽管目前看来,乌克兰想要在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达到欧盟的一系列要求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没有第一步,就不会有接下来的迈步。

        确定了方向,之后的迈步才有意义,否则不过是原地踏步甚至是后退罢了。乌克兰的彻底转向激怒了俄罗斯,事实上,《联系国协议》也正是几个月前引爆危机的真正导火索。今年3月,乌克兰和布鲁塞尔就协议的政治部分进行草签,结果触动俄罗斯报复性行动。乌克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可俄罗斯却始终不能用能源锁住其咽喉,这背后,欧盟的核心国家德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今世界,和平是大势所趋,其中一个表现是更多的国家争着讨人喜欢而不是讨人畏惧,诸国都在追求吸引力,无论是在贸易、文化还是在教育上,不像冷战之前更注重追求军事和外交威慑力。最令人瞩目的转变发生在德国,不少人还记得二战时的德国,对比现在的德国,这种浴火重生实在令人惊叹。今天德国把这种令人羡慕的“软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2009年默克尔成为总理之后。德国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超高的制造业标准,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之后的欧元危机中表现出“定海神针”的作用,如果德国不是今日之德国,难以想象危机国家能获得如此慷慨的救援、能走上如此“决绝”的财政紧缩之路。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英国和法国的影响力正在褪去,德国成为欧洲无可争议的领袖国,尽管它还是惯性地把影响力限制在有28个成员国的欧盟之内。

        去年11月乌克兰危机一开始,德国就以民主的价值观和对国家主权的尊重,与俄罗斯正面交锋,表现出一场政治危机中的明星般的外交风范。俄罗斯的霸气、派兵和善于利用地缘优势、能源供应作为威胁手段充分表明,这个国家仍更侧重追求“硬实力”,因为这些手腕在过去屡试不爽。所以德国与俄罗斯的面对可以说是代表性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面对。德国一方面率领欧盟对俄罗斯展开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又让谈判的门打开,在任何时候都给俄罗斯回旋余地和回心转意的机会。

        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德国也没有放弃与俄罗斯的对话,默克尔本人曾亲自交代,高级官员至少每天要与俄罗斯等量级官员通电话一次,她本人也数次致电普京对局势进行交涉。事件中德国的作用已经超越所有欧洲国家和美国,这种柔软同时坚定的方式证实奏效了。因为德国的坚定使乌克兰也有了坚定的信心,无论是克里米亚失守之时还是乌克兰总统大选之际,德国在道义上都坚决支持乌克兰。德国代表欧盟承诺的经济援助和能源供应也让乌克兰更有底气。危机中默克尔成为美国和俄罗斯的“中间人”,她明显更愿意通过“循循善诱”去征服对手。

        二战之后,德国对使用军力的极端避忌反而促其发展出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影响力,在很多调查中它都是全球最备受尊敬的国家,无论是在巴尔干问题还是阿富汗问题,德国都展现过这种“软实力”,而乌克兰危机成为高潮,也代表德国作为全球领导的崛起,这与美国试图与盟国分享更多全球影响力的战略和时机吻合。

        德国的外交风格应给所有国家树立一个榜样,成为21世纪的一把外交标尺,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这就是发挥全球影响、树立全球标准、守卫国际秩序和解决国际冲突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