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弃核之路能走多远

30.06.2015  00:17

  由核电自给变成进口核电

  德国弃核之路能走多远

  ◎高晓 (发自德国康斯坦茨)

  德国某核电站前的抗议集会

  目前在德国,无论百姓还是政府,反核的呼声都呈压倒态势,与那些核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相比,这种态度的反差不禁让人疑惑:今天反对发展核电的排头兵,为什么不是深受核事故之害的日本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地),而是核科学人才辈出、核技术先进而成熟、以严谨和规矩闻名并且从未出过核事故的德国?德国为弃核又付出了怎样巨大的代价?德国的经验对继续发展核电的国家又有哪些借鉴作用?

  作者也积极响应可再生能源推广政策,在自家房顶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

  德国核电政策数次反复

  其实,几十年来,德国政府的对核态度也是反反复复,一路风雨。不妨先回顾一下德国战后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

  1957年,德国在慕尼黑附近的城市加兴(Garching)建成本国第一座科研核反应堆,1962年2月正式联入德国电网。

  1962年1月1日,德国通过第一个核能和平利用及环境保护的法律,其中明确规定核能的应用范围和核电站的运行年限。

  1969年,德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

  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核电,德国核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德国民众反核声音强烈,德国政府停止了对核工业的支持。

  1989年,德国至今以来的最后一个核反应堆——格赖夫斯瓦尔德市(Greifswald)5号反应堆落成。

  2000年6月,德国通过了核能和平利用及环境保护法律的追加条款,并以法律形式禁止建造新的核电站。

  2002年,德国红绿党联合政府与资方达成协议,出台“核电逐步退出”法令,最迟2022年之前,以厂龄和发电量为依据,陆续关停全国19座核电站。

  2003年和2005年,陆续关闭两家核电站。同时政府决定投资可再生能源,例如水力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等。

  2010年10月,考虑到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默克尔主政的黑黄联合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将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

  所谓红党即社民党,在政治上属于左派,绿党则强调环保,红绿曾一度联合执政;黄党是自由民主党,多代表资方;黑党指基督教民主联盟,这是默克尔的党,属于中偏右的党。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当天,德国政府就立即宣布:3个月内关闭7座上世纪80年代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