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山村鬼才”钟树秋:诗词歌赋美术书法样样精

01.03.2016  18:56

    来到德庆县官圩镇官圩村,几间乡间平房围着一个小庭院就是钟树秋的家。这座普通的农家屋子从外面看真没什么特别,可跟着他走进其中一个房子里时,一股书香味就扑面而来。这就是钟树秋的“农家书屋”,里面有上千本书籍,包括了文学、小说、诗歌、文化、农业等类,钟树秋就在这间平凡无奇的书屋内潜心创作,拿到过“中国乡土文学奖”等知名奖项。

    现年71岁的钟树秋只读到初三,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公社统计员,那么,究竟有怎么样的经历,让他在文学上有如此高造诣?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小学六年级便刊登发表诗歌

    在德庆文学界提起钟树秋,很多人都会说他“不但写得一首好诗歌,还会一手好书法,属于德庆乡土文学的佼佼者。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特别喜欢研究诗词歌赋和楹联。”钟树秋对记者说,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从小就喜欢上学,整个小学阶段他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籍,唐诗三百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诗词读得多了,自然地有了创作的想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树秋在读小学,隔壁村有一名比他大几年的人,偶然有诗歌发表在当时的《德庆文艺》上。钟树秋很羡慕,仔细研究上面的作品,觉得自己的并不比他们的差。“你行,我也能行的。”钟树秋暗地里努力,他把之前创作过的一些古体诗筛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投稿到《德庆农民报》,但石沉大海。钟树秋不信这个邪,一次、两次、三次,坚持每期都投稿给《德庆农民报》。1959年,读小学六年级的钟树秋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他创作的民歌《送粮》终于发表在《德庆农民报》。这可是钟树秋刊登作品的“处女作”!让他大受鼓舞。

    “《送粮》得到了当时编辑的高度评价,称赞‘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能写出如此好的民歌,实属难得。’”钟树秋回忆当年的情景时仍兴奋不已。此后,钟树秋一发不可收拾,创作的诗歌作品屡屡发表在该县各种文艺报刊上。

    1960年,钟树秋在德庆香山中学上初一,期间学校举办诗歌创作大赛,他就凭一首《三好学生我争当》荣获全校第一,一时名声大噪。由于当时正值经济苦难时期,钟树秋家里又十分贫穷,他每个星期的饭票通常都熬不到周五。当时学校总务处的董植康老师也许是出于欣赏钟树秋的才华,不忍让他如此挨苦,经常自掏腰包为钟树秋买饭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钟树秋觉得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他动情地说:“董老师给了我300多张饭票,帮我解决了几个月的吃饭问题,如果没有董老师的资助,我不可能读到初三。

    虽然钟树秋门门功课优秀,但由于当时家里实在太困难,母亲又患病,无暇再继续学业。还没参加初三毕业考试,他就离开了学校,再也没念过书。

    发挥所长开办工艺店

    钟树秋离开学校的当年秋天,他有幸得到引荐到官圩公社的平塘围小学当民办教师。自此,他开始了十八年的民办教师生涯,先后在平塘围小学、睦村阁小学、官圩小学等学校任教。期间,每月的工资仅仅十七、八元,妻子也只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一家人过得很清苦。

    熟悉钟树秋的人,都知道钟树秋除了诗歌创作,还有一手书法绝活,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会专程登门求字。“其实就是帮乡亲们写写对联这样,能帮上大家的忙,我也感到很荣幸。”钟树秋说,他学习书法主要是从临摹开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那时他对书法也十分痴迷。每次去到一些大城市,吸引他的并不是大都市内繁华的商业气息,而是街道两边商铺的招牌。“那时商铺招牌的字大多数是人手写的,各有风格,碰到好的字体,我也会停下来研究,并试着在自己手掌临摹一番。当时著名的省书法家麦华三、陈景舒写的书法招牌在广州挺多的,而我就试下临摹他们的书法。”钟树秋笑着说。

    钟树秋对书法悟性很高,很快地掌握了各种字体的书法,而且字体优美,自成一家,经常帮公社写一些口号、标语等,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在七十年代末期,钟树秋离开了学校去到公社的企业办做一名统计员,主要工作还是帮忙写写材料、通知、讲话稿等等,但由于始终是编外人员,工资不高。到八十年代中期,钟树秋决心“跳出去”闯一番。

    由于他有书法功底,画画技术也不错,于是他在镇上开一家工艺店,帮人制作招牌和玻璃工艺品等等。当时钟树秋制作招牌只能靠手写,绘制花鸟图案和文字招牌。与一般工艺店不同的是,钟树秋除了完成客户交付的制作任务外,还会以客户经营的种类为题材,帮客户“量身定做”一副楹联并写好免费送人家。一些客户新店开张,想不到用什么店名的,也会前来请教他帮忙起店名,钟树秋也几乎来者不拒,热心帮忙。从此,钟树秋的生意非常红火,镇上九成以上的店名都出自他手。至今仍有不少发廊、小饭店、照相馆等仍悬挂着他当年制作的招牌和楹联。

    思维敏捷被封“山村鬼才

    在德庆文学界,钟树秋有着“山村鬼才”的称号。因为他不但能在各种级别的文学比赛中获奖,而且最让人惊叹的是他即场发挥能力。2008年德庆县“新丽都杯”才艺大赛中,钟树秋一连表演了5个项目,其中包括唱山歌、即席吟诗、即席拳书等等。当时一名评委提出要钟树秋以“悦城龙母”鹤顶格作一首诗,钟树秋张口就来:“悦乐钧天伴笑颜,城乡无不仰名坛。龙恩浩浩辉中土,母德煌煌荫世间。

    其中,台下一名观众也想“刁难”一下钟树秋,提出他自己出下联,要钟树秋即席对出上联,钟树秋毫无惧色,欣然答应。观众出的上联是:“才子尽在新丽都”,钟树秋不假思索地对出上联,“佳人齐临太子部”(太子部是新丽都酒店内一文娱场所)。话音刚落,观众响起阵阵喝彩声与掌声。

    一直以来,他为当地群众和单位撰写各类楹联3000多联,其中多联入选《中国企业楹联》一书。他因诗词、民歌、粤曲等方面的成就获得了“中国乡土文学奖”,事迹入选《世界华人文学家艺术界名录》一书。

    钟树秋有两儿子,目前大儿子汕头大学毕业在南海开公司,小儿子在广工大毕业留校工作。两个儿子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让乡亲羡慕不已,都夸他教子有方。晚年的钟树秋,每年都会到在大城市工作的两名儿子处小住一段时间,其余多数时间都在老家官圩,与乡亲们一起生活。

    为了让乡亲们经常能参与读书看报,他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在2009年利用自家的一间房子办了一家“农家书屋”,里面藏有上千册书籍,包括了文学、农业、科学等等范畴的内容。每逢农闲时,附近的乡亲都会来到钟树秋这间书屋看书读报,拉拉家常。在2011年5月,钟树秋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农民阅读之星”称号。他的这间“农家书屋”也成了钟树秋日常创作、会友待客、切磋才艺的场所。

    目前,钟树秋正在加紧创作粤曲歌舞新作品——《德庆喜话新农村》。他说,现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广大农民也过得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对此,他萌生了以此为题材创作粤剧歌舞的想法。“目前作品已进入到后期修改阶段,相信很快就能定稿进行编排。”钟树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