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川德昌大石墓:邛人捡骨葬至今仍存疑

11.04.2018  01:04
永兴大石墓。 何浠 摄 - 新浪广东
凉山(王所)大石墓。 何浠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永兴大石墓。 何浠 摄

  中新网凉山4月10日电(廖雪芝 何浠 岳依桐)在四川凉山德昌县永兴村,乡村土路边一棵黄桷树下有序矗立着两排一米多高的大石块格外引人注目。4月10日记者驱车前往永兴村,见到了中国西南地区安宁河流域独具地方特色的古墓葬——大石墓。

  走进永兴村的大石墓群,其中一座墓葬由竖立的18块的墓壁石和覆盖在顶部的6块墓顶石构成,墓室的一端长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粗壮的树根紧紧缠绕着墓壁石。

  据悉,大石墓的特点是先挖一个长方形土坑,底部刨平或用碎石铺垫,再用较扁平的大石做墓壁石,围成长方形墓室。上方用几块重达数吨乃至十来吨的巨石排列盖顶,以封土后覆盖,其葬式为颇具特色的二次捡骨葬。墓室其中一端或一侧留有一至两块相对较小、可移动的石头作为墓门,方便陆续捡骨放入墓中。每墓入葬不同时期去世的十余人至百余人的骨头不等。

凉山(王所)大石墓。 何浠 摄

  “大石墓都是由天然的巨石修筑而成,石头以扁平形状为主,墓壁多由一米宽的石头构成,长度不一而足。”已退休十年的原德昌县文管所所长左文孝告诉记者,德昌大石墓的墓室都是呈长条形,一般6至7米,最长者可达14米。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现存两百余座,德昌境内有数十座,保存较好、最为典型的是王所大石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大石墓是两千年前战国至汉时期本地土著民族“邛人”的文化遗存,德昌县原属邛都县地,是“邛人”的分布区,也是大石墓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永兴村的大石墓因封土流失后,墓壁石暴露于地表。而在德昌县王所村的大石墓则保存完整,目前只能看到地表5块排列整齐的墓顶石。

  令人费解的是,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古人如何将数吨重的巨石搬砌成墓。当地人介绍,曾有村民想要搬动最小一块墓顶石,但是20位村民花费一个小时也只能将大石挪动20厘米。

  “大石墓对于我们的考古研究很有价值,但现在容易受到周边农垦等人为活动的破坏,希望以后能够加大保护力度。”左文孝说,大石墓对于研究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