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玻璃心”有可能是病 读懂父母的脆弱

24.10.2015  02:36
但没想到,康复之后的王女士就像换了一个人:原来很随和的她,动不动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每种疾病都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同时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心理和精神活动,只是发生作用的机制和影响程度不同而已。

原标题: 老人“玻璃心”有可能是病 读懂父母的脆弱

  咱爸咱妈。

  一辈子风风雨雨。

  老了反倒变得“脆弱”了。

  他们是真的“脆弱”了吗?

  这也可能是。

  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案例】

  “孩子们不心疼我了

  72岁的王女士最近让家人很头疼。王女士退休前在一家工厂工作,退休后在家帮忙照看孙子。三年前,王女士因冠心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虽是微创手术,可王女士在手术中遇到了问题:术中出现了出血、休克等危险情况,医生连续抢救8小时,总算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随后,她又昏迷了20多天。醒过来后又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

  出院后,王女士的身体渐渐康复。但没想到,康复之后的王女士就像换了一个人:原来很随和的她,动不动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天天和孩子们念叨着:“我自己是没什么用了,我就等死吧!”儿女们想着,老人刚出院心情不好,过个一年半载就好了。没想到,过了一年,王女士变得更挑剔了:吃饭时,王女士自己不吃却紧盯着保姆,嫌保姆吃得太多,有时候甚至会对保姆破口大骂;女儿怀孕了,想吃两个鸡蛋,王女士也不让吃,理由是女儿多吃鸡蛋会营养过剩;王女士每天就在家里详细研究各个医院药物报销比例,以免多花自费的“冤枉钱”。计算着医保报销比例的同时,王女士却花几万元为自己买了大量的保健品,还每天坚持去按摩店做按摩。儿女看见她“瞎花钱”都劝她别上当受骗,但王女士觉得孩子们现在不心疼她。“我已经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怎么就不能花点钱!

   【专家】

   性格变了实际是“脑子”变了

  专家说,其实老年人突然变得脆弱,与他们的躯体疾病是分不开的。人步入老年期后,躯体的疾病越来越多。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54%,超过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病;此外,老年人患急性疾病的机会也不少,如外伤骨折、肺炎、腹泻等。这些疾病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脏器功能,也会给老人的心理状态带来改变。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每种疾病都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同时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心理和精神活动,只是发生作用的机制和影响程度不同而已。王女士开始是昏迷,意识不清,随后出现一些情绪变化。之后,她的人格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与王女士手术意外造成的脑功能障碍有关,应该归结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或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这种精神障碍是由身体的疾病所引起的,会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而好转。因此,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是改善精神症状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有效的策略,必要时,也可以针对患者精神异常表现,对症应用一点精神药物。

  孙新宇给王女士用了很小量的情感稳定剂。这一点点药,使王女士的情绪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儿女们也觉得松了一口气。

   【案例】

   儿子的日子肯定过得很窘迫

  董女士今年70多岁。退休前是一名科研人员。在邻居和同事看来,董女士和老伴儿教子有方,两个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女儿在京生活美满,儿子现在已经定居在加拿大,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董女士特别心疼自己的儿子,每天都要通过网络和儿子视频,看看儿子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就是担心他们在那边生活不好,不知道他们挣的钱够不够花。我和老伴儿的退休金不少,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帮衬他们。”儿子每次都婉拒妈妈的好意,实际上,儿子的经济条件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