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院张喜淋获重大研究进展

25.06.2018  17:31

6月25日,我校心理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张喜淋博士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PLoS Biology(五年影响因子:10.206)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inferior frontal junction in controlling the spatially global effect of feature-based attention in human visual area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证实了额下联合皮层(Inferior frontal junction, IFJ)是人类基于特征注意(feature-based attention)的空间整体效应(spatially global effect)的调控中枢。

人类每时每刻均处于“信息轰炸”状态中。我们有限的心理和神经资源不可能同时处理如此浩瀚的信息,只能选择性的处理部分信息。注意在此选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即选择性注意。在注意选择的理论中,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基于空间的注意选择理论(e.g., Zhang et al., 2012, 2016)。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寻找某特定客体时,我们往往知晓组成该客体的特征(如其颜色、形状)而并不知晓其具体空间位置。研究发现,注意可独立于空间位置而选择特定视觉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寻找和定位目标客体,即基于特征注意的空间整体效应。例如,当我们注意上图中的红色时,整个视野中的红色则会被选择性增强,即使这些红色处在非注意的空间位置。然而,基于特征注意的空间整体效应究竟如何产生?注意如何能调节非注意空间位置的神经元活动?在本研究中,张喜淋博士首先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证实了视皮层区(包括V1-V4及MT+)和额顶叶脑区(包括顶内沟IPS,额眼区FEF,内侧额状回mFG及额下联合皮层IFJ)均存在基于特征注意的空间整体效应,即非注意位置的目标特征的神经元活动被选择性增强。随后,张喜淋博士利用有效连接分析(effective connectivity analysis)技术进一步发现,视皮层脑区和额顶叶脑区的空间整体效应均源于额下联合皮层(IFJ)自上而下的反馈调节。以上发现首次揭示了前额叶脑区——额下联合皮层(IFJ)是人类基于特征注意的空间整体效应的调控中枢。

值得一提的是,张喜淋博士于2018年加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他主要利用心理物理学、脑成像技术、眼动和计算模型研究注意、意识、视知觉、情绪、工作记忆及其神经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Neuron、PLoS Biology、Current Biology、NeuroImag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张喜淋博士的实验室长期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后并欢迎具有不同背景研究生的加入,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计算机、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背景。

论文连接:Zhang X*, Mlynaryk N, Ahmed S, Japee S, Ungerleider L.G. The role of inferior frontal junction in controlling the spatially global effect of feature-based attention in human visual areas. PLoS Biology 2018, 16(6): e200539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2005399

参考文献 :Zhang X., Zhaoping L., Zhou T., and Fang F*. (2012). Neural activities in V1 create a bottom-up saliency map. Neuron 73(1), 183–192.

Zhang X*., Japee S., Safiullah Z., Mlynaryk N., and Ungerleider L.G. (2016). A normalization framework for emotional attention. PLoS Biology 14(11), e1002578. 

作者/通讯员:张喜淋 | 来源:心理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