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需要“公益版大数据”

13.06.2016  09:22

  ■ 李英锋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将面临填报志愿大考。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该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于是高考志愿咨询市场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6月11日人民网)

  高考之后还有志愿填报这个“大考”,后者同样攸关广大考生的利益,同样有不小的难题——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的服务主体鱼龙混杂,宣传虚乱,夸大滥用“大数据”,收费高昂,很容易对考生及家长形成误导,损害考生的权益。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无序生长,一方面说明考生及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则说明考生及家长极度缺乏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亟需得到指导和帮助。但教育部门、学校等提供的指导信息远远无法满足考生的志愿填报需求。

  笔者以为,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公益版大数据”。这组“大数据”应该由考生原就读的高中及其任课老师、教育部门、大学、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数据信息支持。一者,考生就读高中有经验的老师承担必要的责任,对学生的志愿填报进行指导,给出合理建议;二者,教育部门、高中等多组织考生及家长召开志愿填报交流会,向考生及家长提供与高考志愿填报有关的信息,告知考生及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还可组织社会力量对考生进行帮助;三者,各大学根据招生需求确定基本的招生门槛,向社会公布,让考生有的放矢,选择更精准;第四,工商、教育、网络监管等部门加强对高考志愿咨询服务经营者的监管,整治虚假宣传、无证照经营、乱收费等行为,规范咨询服务行为。正规、公益性的“大数据”多了,能够满足考生的志愿填报需求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就会逐渐回归理性。

  另外,高考招录模式也需进一步改革。尽管从去年开始推行了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减少了在某个分数段考生的未录、漏录情况,但也容易出现热门学校和专业扎堆填报等问题。其实,在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中,仍然采取的是一档一投的旧做法,也就依然存在着高分落榜、分数浪费等现象。如果把一档一投改为一档多投,让各大学可对考生同时录取,把选择权交给考生,那么,考生就掌握了更多主动,在填报志愿时就会有更多真正平行的选择权,就会更加踏实淡定,所填报的志愿也会更加合理,使分尽所用,浪费分数、低报、漏报、高分落榜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如此,考生能够找到更合适的大学,大学也能招到更合适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