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志愿者传棒接力 擦亮文明广州“志愿之城”

05.03.2022  12:11

在广州,一代又一代“雷锋”传棒接力,一个又一个志愿者托举起这座“志愿之城”。

今天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400多万名广州注册志愿者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第11个广州志愿服务行动日。

记者从广州市文明办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广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凸显特色品牌效应,志愿服务文化日渐融入百姓生活,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氛围愈加浓厚。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426.17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53万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48亿小时,“志愿之城”建设得到不断深化。

志愿者在广州志愿驿站前进行志愿服务。

党员变身志愿者 深入基层一线

去年以来,广州聚焦重大主题主线广泛开展红色志愿服务。党员穿上“红马甲”,变身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圆心愿,以一片片“党员红”撑起志愿服务绿荫。

谢谢你们,以后我可以靠它多去走走,去外面晒晒太阳啦。”2021年9月,广州南沙横沥镇低保对象冯老奶奶在拿到中国交建党员志愿者送来的移动代步椅之后,在志愿者的搀扶下欣喜地试用着,年逾七旬的她,由于身体重疾导致行走不便,老人每天的“活动”要靠废弃塑料桶支撑。

”之所向,“”之所在。记者了解到,2021年,“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党组织、党员“双微”行动在广州全城铺开。一副助行拐杖让困难残疾长者终于可以到楼下走走,和老街坊见面聊天;高龄孤寡长者终于可以为简陋的家里添置一床过冬棉被;一张专属学习桌让低保家庭的儿童不用再趴在饭桌上写作业……再小的心愿,也有人听见,并且帮助实现了。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征集并实现微心愿4万多个、微项目4600多个,实现了群众心愿与党组织、党员资源有效对接。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州还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回社区、文明交通路口结对共建等活动,超25万名党员志愿者、20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到社区开展服务。

如何贴心办好群众家门口实事?为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痛点问题,去年,广州印发《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好群众家门口实事”行动方案》,广泛开展我为群众“送温暖”“送平安”“送文化”“送健康”等专题志愿服务,每月发布100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组织60万人次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6万场。

一位党员志愿者,就是飘扬在志愿服务领域的一面鲜艳旗帜。在理论宣传普及方面,“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也发挥了大作用。去年,广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总体要求,组建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志愿宣讲队伍,组织“光荣在党50年”“我的入党故事”等各类基层宣讲超1.33万场。

百场“奋斗追梦路,志愿新征程”党员志愿服务直播、全国首辆党史学习主题“学习实践大篷车”……随着“红色移动课堂”驶入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及社区基层,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被打通。

防疫命令一响 他们“火线集结

2021年6月20日晚,在广州开展课题调研的澳门科技大学在读学生王同学刚从实验室出来,看到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服务储备队发布的紧急招募令后,便立刻报名并打车到大规模核酸检测点,穿戴好防护设备进行服务。“虽然当天晚上工作到凌晨1点,但我反而精神越发抖擞了。都是为抗击疫情服务,只要有需要,我立刻到。”他说。

按照“接单式+抢单式”调度集结方式,当晚,天河区急需大量核酸检测志愿者的服务需求用单发布后不久,许多像王同学这样的第一批符合上岗要求的市级储备队青年志愿者便迅速完成集结。

这是广大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保卫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个缩影。去年5月,广州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统筹运用好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常态做好疫情防控,并深化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在此过程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社会志愿力量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直属80个机关党组织成立1600余人党员突击队,率先下沉一线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和疫情排查工作,推动全市75万名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针对村居社区基层防控人力物力不足等问题,广州市文明办发布《致广州市民的防疫倡议书》,动员社会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行动。“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手语讲解科普“绿码”变“黄码”》防疫宣传片……来自各条战线的志愿者,用数以百万计的志愿服务时数,为抗击疫情贡献出“广州温度”。

为推动制订全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团市委也成立了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广州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印发《青年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为规范》《广州市分级分层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工作预案》,构建起“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积极转化防疫举措及经验做法。

新时代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触角延伸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也是开展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记者从广州市文明办了解到,去年,依托全市29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州发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作用,分别在区、街镇、社区发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88个支队、956个分队),围绕社区治理、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安排3000多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整治及平安联防志愿服务,全年服务时长达286万小时。

随着“志愿时”、广州公益“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党员i志愿”“广州街坊”等微信小程序持续优化,广州还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推动平台互联互通,形成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让市民群众就近就便参加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在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白云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白云山、珠江碧道、广州塔等景区景点的公共场所,目前,广州设立25个文明实践站点和112个志愿服务驿站。“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工程不断推进,“移风易俗”“文化下乡”“敬老孝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也在全市广泛开展。去年广州定期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直播活动361场,聚焦党的理论宣讲、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累计在线观看近7200万人次。

2022年春运期间,志愿者在广州南站为旅客引路。

持续擦亮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当前,广州逐渐探索出了志愿服务的“广州样本”,擦亮一系列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去年,广州组织近万人次志愿者参与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第130届广交会、第29届广州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成功举办广州、深圳志愿服务“双城联动”项目发布会暨“我为群众办实事”第十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顺利完成多项重要会议志愿服务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大赛等形式,广州目前已在全市培育扶持“长者心声

热线”“金秋送暖·义心传城”“爱心待餐”等263个长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州妈妈爱心计划”“萤火虫行动”“逆行守护特群”等特色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为相关工作做出许多贡献。“七彩四点半”课外托管志愿服务、“志愿伴读室”亲子活动等志愿服务品牌,则有力引导了青年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去年,广州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成果突出。全市有袁淑文、梁修飞2名志愿者,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2个志愿服务组织,“绿豆丁爱地球”生态环境教育志愿服务项目、蓝信封留守儿童心理支持项目、“”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公益项目3个志愿服务项目分别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为优化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去年,广州还开展了《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立法工作,分类制定《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广州市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广州市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全面提升志愿服务的法治化水平。同时,在市文明委下设广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专项小组,作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

从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到发动全民参与志愿服务,广州将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建设、疫情防控、扶贫济困、医疗教育、扶弱助残、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一群群“红马甲”“绿马甲”,构成了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张姝泓、高鹤涛、苏俊杰 通讯员马嘉耀、南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