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大有可为

04.12.2015  10:12

  ■ 邱发平

  本报报道,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志愿者35万人,志愿者组织273个,志愿服务项目107个,其中注册志愿者15万人。

  我市拥有一支较大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项目多、覆盖面广,活动亮点纷呈。志愿者们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人,发挥了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中难以顾及的功能。我市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的共同治理和矛盾化解中正彰显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志愿者们的草根性,能以平等公允的姿态与群众交流,赢得信任,倾诉沟通就自然顺利得多,也让群众更容易接受。随着社会进入深度转型期,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基层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社会管理更加纷繁复杂,领域众多,单靠政府的单方主导管理已难以奏效,社会管理的事务必须回归社会已成共识。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其中,志愿者作为一支活跃在基层的社会服务力量,他们的作用日益显现。志愿者组织由于其灵活性强、成本低和非营利性特点,已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在新形势下,虽然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社会管理始终离不开发动群众,更离不开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近年来,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广,在众多社会场景中,志愿者们的身影成为一道文明、温暖的风景线。但也必须看到,队伍建设基础、政策法规体系、志愿服务氛围、志愿者素质和经费保障等瓶颈仍有待突破。如何进一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值得深入思考。

  让志愿者组织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让志愿者组织真正成为政府的“亲密合作伙伴”,应从政策杠杆、组织资源,法律规范、资金支持等方面多加考虑,以撬动社会力量,培育和激发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动力和服务潜能,更多地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事业中。我市作为世界客都、华侨之乡、旅游名城,向外展示自身城市形象、社会发展成就的机会较多,更需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多下功夫,让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