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展览让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

17.11.2014  11:34


郑峰 秉烛游

   新快报11月16日A19版讯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韩帮文) 6位参展艺术家风格各异,广州美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胡斌直言: 在床上伴随我们的往往是梦境,身处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时常忙乱纷繁,外界的种种变化也难免波及我们的心灵净土。人们常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倒影,作为艺术家思想的结晶,艺术品有时候也是梦的物化表达。

  艺术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次展览选择了最直接也最隐晦,却又最文人的一种。艺术与人有关,与生活有关,人创造了生活,人又存在于生 活里,如果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这次的展览就是让艺术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场景里与艺术邂逅。广州美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胡斌认为,展览让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完美地融合。

 

郑峰:艺术家创作就像抢占山头,要有独到之处

 

郑峰 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主任,广东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床对我来说就是每天工作完睡觉的一个工具。但在睡觉之前,偶尔也会看书,如果看到一个很适合做创作的资料时,会赶紧拿出草稿本来勾勒一下构图,或者把关键的字眼写下来。甚至有时会因此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并构思和铺陈一些没有着落的创作思路,但一般都适可而止,因为怕自己兴奋过度而导致失眠。

  我的作品在别人的印象中是比较神秘的。这个也许跟我睡前构思有关,应该是潜意识的一种,甚至是梦境的现实化。因为在入睡的时候,思绪会静静沉淀下来,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出一条创作的线索。例如我的作品《夜夜夜》,可以说是梦境照进现实,可以是内心的理想抗争和幻灭,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再现,再现过去、现在、将来。

  很多作品,都来之不易,每一幅画我都会画很多构图,再筛选出比较满意的一张。我觉得艺术家的创作就像在占领山头,每一件作品呈现出来后,我都会从艺术语言上研究是否有人做过,或者图式方面是否有独到之处,在上述的系列作品中,我尝试使用大的植物跟小的人物作为反差介入画面时,我发现这个表现手法能够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我的生活比较简单,也不属于喜欢面对挑战的人,有机遇时会尽量把握,机遇还没到时,则去储存能量。我始终觉得人一生下来上帝就已经给他分配好未来的工作了。但有时候在创作方面,也会有压力,以前的创作压力在于我苦恼找不到一个方向去表达。现在当发现属于自己的语言后,创作的压力又呈现在如何让每一张作品,既可以与之前的作品成为一个整体的面貌,但同时又表现不同的内容。另外,压力也体现在当我做完一张作品之后,思考自己到底获得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下一张要如何解决等。

  每天保持乐观的生活追求和应有的工作状态,是我释放压力的方式,我始终相信很多压力会在工作室里与自己对话中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