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男纪实片《我就是我》挤入暑期档
原标题: 快男纪实片《我就是我》挤入暑期档
今年,电视节目将继续开启“抢票房”模式。为“快乐男声”量身定制的纪实电影《我就是我》,将于7月18日上映。据说,《舌尖上的中国》将起用大明星,拍一部时尚美食爱情片,初定明年除夕与观众见面。打造一档热门节目不容易,制作方自然想全方位榨取剩余价值,拼完收视率拼票房,能出书也能进小剧场,反正就是不愿跟观众说再见。
预售、零片酬、广告捆
电影版堪称空手套白狼
每每看到电视节目拍成大电影,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来圈钱了。
其实,在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彪悍地赚取7亿票房之前,业内外人士对于电视节目走进电影院这事儿,基本都持观望的态度。毕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在先。
2009年,《快乐男声》的衍生电影《乐火男孩》票房、口碑双失败;2011年,在情人节档上映的电影版《我们约会吧》,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票房却不足800万。再看国外,《美国偶像》毒舌评委西蒙原本打算拍一部真人秀电影《追星族》,最终不了了之;由日本NHK电视台人气综艺节目《上班族NEO》改编而成的电影,票房也不理想……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许是心里都没底,国内片方想尽各种招数防赔本。早在2013年“快乐男声”海选阶段,节目组就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了诸多素材,足够剪成一部粉丝电影。此外,《我就是我》还在众筹网站上发起预售活动,声称如果在20天内凑不满500万,便不会在院线公映。有了来自粉丝的“保底消费”,影片上映零风险。更值得借鉴的,是电影版《爸爸去哪儿》——萌娃零片酬参演,5天完成拍摄,十余条广告捆绑,用媒体评论人黄欣的话说,“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别看《中国好声音》的衍生电影《为你转身》,去年沦为“院线一日游”,宣传总监陆伟表示,利用植入广告、与拍摄地旅游部门合作等方式,影片的制作成本已全部收回,“上映之后,票房都是赚的。”
不知,高大上的《舌尖上的中国》,会采用以上攻略吗?
配套栏目、同名电视剧
其他衍生品也能赚外快
秉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一档热门电视节目能挖掘出各种衍生产品。《舌尖上的中国1、2》播毕,同名图书紧跟着上市;《谢天谢地你来啦》走下荧屏,走进剧场,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快男、快女、好声音专场演唱会,开了一场又一场;手游版《爸爸去哪儿》、《中国好舞蹈》也屡见不鲜。
不过,最“环保”的,还属剩余素材再利用。《中国好声音》播出时,推出了“成长教室”、“酷我真声音”等自制节目,用以展示选手、导师相关花絮;《中国达人秀》看不过瘾,还有配套节目《达人来了》;《中国好歌曲》衍生出《原创之声》,这个附属栏目就在学员休息室录制,并无额外成本支出,却也能吸引广告商和投资商……对此,前东方卫视总监、灿星文化总裁田明坦言,“现在综艺大片的制作都是拍一堆素材,只挑其中最最精华的一点点来用,剩余素材很多,光是把未播出的素材剪出来放,就已经是个不错的节目了。”
此外,电视剧的吸金效果,也很可观。《新恋爱时代》就是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电视剧版。故事来源于几个节目嘉宾的真实经历,该剧去年播出时多次登上收视冠军的宝座。据悉,电视剧版《爸爸去哪儿》、《超级访问》也被列入拍摄计划,《中国梦想秀》也曾宣称将拍成栏目剧,导演杨阳则透露《中国好声音》会改编成电视剧。只是,这些剧集跟节目本身有多少关系,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