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三字诀”
“敢吃螃蟹,率先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填补空白,组织编写全国第一部针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课教案;师资先行,举办全省高校任课教师培训班;全省联动,实现省内18所大专院校全面覆盖;一个不落,确保新入学大学生人人接受教育……”2015年秋季新学年以来,海南省通过国家安全教育“进大学”工作,探索将国家安全教育引入高校课堂,带到学生身边,植入学生头脑。
近日,海南省教育厅组织召开“2016年春季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暨国家安全教育座谈会”。省内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负责人和国家安全教育任课教师代表共60余人参加,对去年以来各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对教学内容、形式、效果及改进措施等提出意见建议,探索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模式,让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立”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助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教育网络。
“立”起来
探索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
去年,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教授李辽宁对全国15所高校进行了调研,所做课题《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已经结项。“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强,主要缘于对我国国家安全了解得比较少,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反奸防谍缺乏足够警惕,缺乏‘敌情就在身边’的敏锐性。”李辽宁在座谈发言中说。
国家安全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国际时事、地缘政治、军事斗争、科技发展等方面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因此,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否则会缺乏纵深、失之于“浅”,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李辽宁建议,授课教师必须提高站位、全面把握,将国家安全教育与时事政治课、军事理论课、法律基础课、历史人文课、 心理 教育课等课程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培养大学生树立全球理念和国际视野,传授有关国家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充分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养成勇于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使命的品格意志,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约束和指导自身活动。各高校应着力深化认识,加强研究,探索建立跨学科的国家安全教学体系,让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立”起来。
“活”起来
手段多样化让教育入脑入心
教学手段是载体,入脑入心是目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据介绍,传统的照本宣科、口传心授,往往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认同。必须创新方法,深入揣摩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知识结构,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仅要着力于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实践教学。
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各高校还应积极“请进来”,邀请校外专家、辅导员到校开展国家安全知识讲座,以鲜活案例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加强对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的教育宣传,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实”起来
针对地域“有的放矢”增实效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育人手段,更是反奸防谍、构建维护国家安全钢铁防线的重要环节。
座谈会上,海南省国家安全厅相关负责人结合海南隐蔽斗争敌情,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阐释了当前在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海南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加紧了对我重要目标、重点人群的渗透力度,甚至把部分在校学生作为其拉拢策反的目标。”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必须在国家安全教育中有意识地突出海南敌情、形成海南特色,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保卫重要军事目标、维护南海权益、抵御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等方面形成高度自觉,提高对间谍窃密活动的识别力、抵御力和应对力。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陈焕随介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已经在2016年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南海主权与外交斗争”课程,就是要突出海南的区位特点和敌情特征,让国家安全教育“有的放矢”真正发挥作用。其他高校人员也表示,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强针对性,让国家安全教育“实”起来,更具实效性。
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负责人表示,国家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保密性、政策性,在现有资料不足、教材仍不完善的情况下,海南各高校克服困难,积极创新,这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的尝试,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色、新亮点。国际关系学院将在国家安全教材教案方面继续加以完善,充实进生动、鲜活的案例,增强这门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