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快乐“百草园”

15.05.2014  15:48

  □杨丽君

  20年前,我就读的学校大埔百侯中学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基地。

  读初一时,要学植物学这门科目,老师做了一个课题,把一个空置的园子

  作为生活教育实践基地,并借用鲁迅的“百草园”给园子命名。学校提供种子和幼苗,老师把园子划为六大块分到我们一个年级六个班,要求每个班制定详细实践计划,并根据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对做得最好的班级给予奖励。

  同学们热情高涨,说干就干。每天下午放学,百草园里就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各班主任和植物学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们一起锄地、除草、松土、播下种子、栽种幼苗,有蔬菜瓜果玉米花生甘蔗番薯等三十多种。细腻的女生还在园子边上种上凤仙花、鸡冠花、日日红、牵牛花等。班主任准备了日志本,要我们认真观察植物的长势并记录下来,还把同学们在百草园里的执勤和表现也“记录在案”,保障实践活动更好地开展。植物学老师甚至会把显微镜拿到植物园,让我们观察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胚芽发育状况、细胞和组织。有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抽象又深涩的植物学知识一下子变得直观易懂多了。

  如此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把一个年级六个班的同学融入了一个欢乐的大集体,百草园成了沟通交流、互比互学的好场所。就连班上大扫除比较懒惰的同学,轮到在园子里执勤的时候都变成了勤劳的“小园丁”,小心翼翼地给地里的作物拔草浇水捉虫。

  在师生们的悉心照料呵护下,百草园里的作物长势喜人,同学们很有成就感,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一段时间后,蔬菜瓜果有收成了,哪个同学有需要都可以摘回家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大家都特别珍惜。

  感谢那段玩中学的日子,让我们在动手、思考和感悟中获得知识,接受了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教学做”三者合一的素质教育,在人生中画下轻松快乐的一笔。

  (作者地址:梅江区南门商业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