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的变异

21.09.2014  15:59

  ■叶炳昌

  我历来讨厌怜悯,哪怕在一些人看来,我可能真的值得怜悯。

  本来,怜悯是一种不坏的境界。对弱者,对不平,对贫困,施以爱心,动心恻隐,尔后尽点微薄之力抑或在道义舆论上给以支持,这种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恻隐之心,是难得、高尚的。这是怜悯的本义。

  然而,不知始于何时,生出种种变味恻隐,令人生厌。有的人,面对伸手乞讨,竭尽戏弄玩耍之能事,寻完开心后拍出大额面钞,俨然一副救世主、慈善家的架势和面孔,从被“恩赐”者的不断作揖感激和围观人群的起哄喝彩中获取些许精神满足来聊以自慰。这是一种无聊的怜悯,其实当今最需要怜悯的一族,恰好是这些无聊之辈。

  有的人,面对恃强凌弱,先是一旁观战,屁都不敢放一个。待到风平浪静,原本烟消云散,是非曲直在他人的调解下已有定论,这时我们的怜悯家出台了,左一句公道,右一声同情,摆出一副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悠悠然毫不偏激的面孔,使战火重新点燃。这是一种泼皮的怜悯、懦弱的怜悯、无事生非的怜悯,这种怜悯家实在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还是少一些为好。

  还有的人,最爱口若悬河、高谈阔论,一副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样子,今天同情某人,明天惋惜某事,后天还设想着要去孤儿院献爱心什么的,乍一听,似乎雷锋转世,观音菩萨就在眼前。可其实,夸夸其谈,信口开河,说完拉倒,几天后如再问起,早已忘个精光。这是一种演说家的怜悯,只有哗众取宠之意,而无真情实意付诸落实之行,同样使人倒胃。

  真正的怜悯,应该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这种怜悯,价值千金。真假怜悯的衡量标准,不在嘴说,不看施舍,不用表白,更不必标榜,而在于心领神会,在于心灵默契,在于情谊的付出等等。

  企盼人间多一些真情愫,少一些假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