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4日《中国教育报》03版:思政教育点燃青春激情
“老师好!”临近教学楼传来的学生问好声,让正午睡的黄蓓英“鲤鱼打挺”般跃起,她急忙赶往教室。“虽然她没课,但她还是去看看需不需要帮忙。”室友李静说。李静和黄蓓英是华南师范大学2013级学生。每年寒暑假,华南师大都有200余支下乡团队到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原本思政课堂上枯燥的“责任”“奉献”,在实践中一点点鲜活起来。
自2006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社会实践育人,组织开展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主题的大学生教育实践、大学生假期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等一批示范性社会活动,参与大学生达数百万名。近年来,广东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方法,开展教学改革激活思政课堂,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素质,统筹推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思政教育各项工作。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广东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着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政课。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力推行“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搬进”广东化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先辈的一件件遗物、历史照片,激发出学生们的敬佩之情。广州大学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改革,不同的课堂上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心灵游戏”“幽默故事”“共享讲台”,各种授课方式精彩纷呈。
华南师大地理学院2007级学生陈少玉出身贫苦农村,思政课激发了她奉献社会的热情。她毕业时决定到偏远落后的广东惠来县支教三年。家人强烈反对,辅导员何雪梅支持她去追逐梦想,并在她支教期间多次给予关心帮助。2014年,陈少玉的学生吴联珠考入华南师大。
自2009年广州大学学生会组织评选“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以来,80%的获选公共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师。“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强调说,该校特别重视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通过以老带新、分类扶持发展等方式,将担当全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马院打造成“人才高地”。
近年来,广东大力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培养平台建设,创设了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名辅导员工作室等示范引领平台,搭建了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辅导员职业技能等比赛展示平台,打造了思政课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辅导员省校两级培训等培训平台。
广东还着力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众智育人——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政提升计划”是广东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探索,平台整合网上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吸引力。目前,已入驻31所广东高校。(本报记者 刘盾)
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6/24/content_481341.htm?div=-1
作者/通讯员:刘盾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