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持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28.09.2017  09:53

    9月19日,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水稻机械化精准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编号:201203059)进行了验收。



    验收专家组由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张凤桐担任组长,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朱良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李革教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郑家国研究员、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于君研究员、上海市松江区农机技术推广站薛振林高级工程师、广东肇庆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邱锦辉高级工程师、中维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易维佳注册会计师等担任验收专家。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合作处许宁主持验收会。我校副校长刘雅红出席了验收会并作讲话。科技处处长严会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谢韶锋,以及财务处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的30余位项目人员参加了验收会。



    项目首席专家罗锡文院士从项目总体目标、总体完成情况、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技术应用推广、经费使用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展望等方面汇报了项目执行情况。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6家项目协作单位负责人分别作了补充汇报。


    验收专家听取汇报后,审阅了项目资料和财务及审计资料,并进行了质询和答疑,认为该项目已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符合规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业务验收与财务验收。


    项目实施期间,以水稻精准种植机械化模式为目标,重点开展了整地、播种、育苗、栽插(抛)等环节的机具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国内水稻不同精准种植机械化模式相应的关键技术和机具,形成了技术规程并在不同稻作区进行集成示范,实现了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成果产业化程度高。项目形成了10项标志性成果,完成科技成果鉴定或第三方成果评价9项,获科技奖励11项;制定了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11套;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91篇,其中SCI/EI收录49篇;培养中青年骨干14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和硕士研究生56名;组织技术现场演示会、技术观摩会和技术培训会50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1000人次。项目在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北方稻区和西南稻区建立水稻机械化精准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43个,推广水稻种植机械1114台(套),面积达500万亩。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节水、节肥、节本、省工、增收显著,平均节本约100元/亩,稻谷增产25公斤/亩以上,节水约3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0%以上。农机生产企业转化项目成果新增产值10225万元,新增利税1301万元。


    该项目的实施为全国主要稻区提供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新模式,解决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瓶颈,其中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引领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促进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文/图 工程学院 王在满)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