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撰文释惑全球增长动力源

08.12.2015  12:52

在世界 经济 增长疲软,国际上存在中国经济还能否发挥“稳定器”“发动机”作用的担忧下,总理撰文释放多重重要信号,提振全球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增强各国协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信念

11月25日,李克强在结束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到上海考察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最新进展。这是李克强在中国人民 银行 上海总部了解上海自贸区 金融 改革创新情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为《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题为《中国经济的蓝图》。在2015年即将收官之际,总理选择在国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文章,阐述中国经济的施政之策与发展前景,这是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这样表示。

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国际上存在着中国经济还能否发挥‘稳定器’‘发动机’作用的担忧下,总理的文章能够有效提振全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进而增强各国协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念。”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对《瞭望新闻 周刊表示,这有力地回应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质疑,有助于打消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疑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也为本刊分析指出,除了用实际成效来传递中国经济信心外,总理的文章还释放出了多重重要信号。既有对过去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总结,也有对未来施策方向的描绘。随着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深入,高水平开放的推进,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国自身实现了平稳发展,本身就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而中国着力推进的国际合作,将能够更好地激发几十亿人的大市场。为其他国家的发展贡献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王军说。

以转型成效传递中国经济信心

有关中国经济到底面临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争论不断。尤其是接近年底,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再次沉渣泛起,“房地产风险”、“隐性债务风险”老调重弹,甚至不乏“中国正在重走日本老路”的声音。

在王军看来,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存在不少悲观判断。面对疑虑,总理以外国读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和风格来阐述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空间,传递未来政策走向,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预期管理方式。

虽然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但仍处于中高发展区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同时,物价基本稳定、就业稳定、消费总体平稳,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基于国内总体发展态势,李克强明确对外界表示,“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朝着更多立足内需和创新拉动的方向发展。”在总理看来,中国经济从“求快求大”到“求优求精”的转变是一件好事。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平稳增长这一结果,是在新一届政府没有推行量化宽松,也没有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措施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构性改革的努力收到了显著成效。

就业一直是李克强高度关注的经济指标。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消费升级也伴随着强劲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指出,这是需求结构调整转型取得重大进展的体现。近年来,稳增长政策指向更多偏向保民生、稳消费,从满足需求与释放消费双向发力。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消费仍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稳定的支撑。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市场,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托底的作用。“总理还讲到,去年中国公民出境达1亿人次,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10%。这正是中国消费保持旺盛需求的体现。

转型另一大成效则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自2012年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二产。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50%。这正是总理所提及的“实现对制造业的反超且升势不减。

不仅如此,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0.7%,高于工业平均水平(6.2%)4.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1127亿元,同比增长16.5%,也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也呈加速增长态势。

受访专家认为,这一态势对支撑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能量和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对本刊表示,以服务化率提高为特征的后工业化与以“绿色”和“中高端”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既会继续扩大工业发展的数量规模,又会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水准。“这两方面的融合发展都会创造巨大的工业生产和消费的新需求,推动地区和全国经济持续增长。”陈东琪说。

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些态势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悲观论难有有力支撑。”张立群说。

两大引擎确保中国增长动力平稳

“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体量基础上继续发展,过度依赖 投资 和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对于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阵痛,李克强坦然面对。

传统增长动力减缓的同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改革、创业、创新等,要成为取代传统增长动力的新引擎,还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以什么样的动力来支撑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不得不直面的难题。迈过这道坎,中国经济无疑将会开启新的境界,世界上不少国家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能够顺利跨越。

我们要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是李克强对中国增长走向的高度概括。

新引擎方面,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潮,全面激活社会经济细胞。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等拓宽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这也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8%;注册资本(金)20.7万亿元,增长40.9%。其中,企业315.9万户,同比增长19.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

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增长支撑,有研究人士甚至将其看作是中国经济的一张王牌。一个直观的体现是,根据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增长速度以及企业运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推算,创业创新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

向东也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政府简化审批、放宽准入,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不仅可以更好激发群众创造力、带动就业,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而明天的大企业也会从今天的小企业中成长壮大而来。

在李克强的视野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兴盛之道,大企业也要用“双创”与小企业更好对接,合作放出创业创新的连环炮,放大“双创”效应。要让各类企业共同撑起中国经济的蓝天。

传统引擎方面,则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李克强提到,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包括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中国规模庞大的工业部门仍是中国增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权威人士对本刊表示,从实际情况看,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传统“铁公机”这张牌已打不起来。要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失速情况,需要想方设法减缓传统动力下降的速度,给新动力的成长留出时间和空间。“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便是对传统增长动力进行改造升级,努力推动‘中国制造’更上层楼。‘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都是这一层面的战略考量。”

在受访专家看来,供给侧改革为打造传统引擎提供了新思路。王军表示,消费、投资、出口仍旧很重要,但需要从过去纠结于需求端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化解缓慢等密切相关。

此前召开的中央 财经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已经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王军认为有两大关键点:一是通过减税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释放供给活力;二是简政放权。“这就要求政府切实做到总理提出的‘宏观经济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并在系统性风险冒头时果断加以应对’。

为中国增长与世界共享描绘蓝图

在《中国经济的蓝图》一文中,李克强表示,2016年,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这是多年来中国增长故事的核心要素。

受访专家认为,结合中国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观察,更能把准中国增长的脉搏。

在增长故事中,总理强调深化改革,原因在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之一。实际上,中国推进的结构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被挖掘出来。”张立群表示。

比如,简政放权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及各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提前两年多完成了本届政府承诺的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今年以来已经进一步取消和下放139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已全部终结。财税、投融资、价格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接连推出。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例,在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运营方面,建立了PPP项目库,目前已发布项目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人民币。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李克强关注的又一重心。早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面对全球90多个国家的1700多位来宾,李克强就明确表示,“中国改革的进程,也是不断扩大开放的进程,不断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我们利用外商投资总的政策不会变,具体政策会向更多吸引外资、放宽更宽领域的方向变化。

中国将更大程度融入世界经济,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会进一步扩大。”这是总理透过文章对外界传递的明确信号。事实也证明,中国市场仍旧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梦工场”。在全球投资不佳的情况下,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7.4亿元人民币(折合949亿美元),同比增长9%。

随着自贸区平台建设的推进,适应深化开放要求的体制机制也正在探索中,中国也将在合作共赢中拓展发展空间。11月25日,李克强连续第三年来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考察。“使权力做减法,给责任做加法,为市场做乘法,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再次为李克强所强调。

国际产能合作是总理挂心的又一工作。总理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为各界乐道。在同各国领导人亲切交谈中,李克强表示,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拥有优势产能,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具有国际竞争力,中方愿同有需求的国家分享这一成果,与中东欧国家携手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产能合作,在高铁和铁路设计、建设上为中东欧国家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和产品,将助推各国工业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

在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一系列多边外交场合,国际产能合作都成为李克强的关键词。“这是中国真正把自己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体现。”王军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指出。

在全球化时代,贸易投资的全球便利化符合世界人民利益。与此同时,全球70亿人口当中,只有10多亿人口的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中期,需求和潜力巨大。这正是总理力推国际产能合作的缘由所在。

李克强在文章中指出,“我们的世界难称富足。生活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数十亿人民还没有享受到大规模工业化和良好基础设施的便利。他们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由于缺乏资金和负担得起的装备和技术,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

一带一路”建设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路径和方向。李克强说,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

李克强以此为中国市场、中国创造与世界共享描绘了一张蓝图。“试想如果中国13亿人的发展能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作贡献,那涉及数十亿人的增长将为大宗商品市场、制造业以及更广泛的领域等带来多么巨大的机遇!”(记者王仁贵 实习生李亚飞)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