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总理记者会上9大亮点,bling bling的
[ 摘要 ]今年总理答记者问可谓亮点多多,除了提问媒体的类别比往年更加丰富,提问的内容也更加犀利,这也使得整个记者会高潮频出,点燃了朋友圈内的各种解读。
图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外媒记者中文太好国内记者压力山大
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在总理记者会上使用中文提问,置翻译于“不顾”。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第一个问题由《金融时报》记者提出,是关于中国公民在海外购房的问题。提问中文流利,引得总理忍不住打趣询问:看你面孔像是西方人,中文说的这么流利不知道有没有在中国买房。
图为《金融时报》记者
如果你以为外媒的提问机会一定是少于国内媒体的,那就错了,根据统计,总理记者会上的外媒提问比例要占到一半左右。
图为2003~2015年各类媒体提问分布
《赫芬顿邮报》提问当红炸子鸡首发声
除了传统媒体,在本次提问会上,《赫芬顿邮报》获得提问机会不得不说是一大亮点。《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兼具博客自主性和媒体公共性。回顾之前的提问媒体类型,这是该种类型的媒体第一次在中国总理记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
图为《赫芬顿邮报》提问记者
在所有的外媒中,得到提问机会最多的是《金融时报》,其次是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而新媒体新贵《赫芬顿邮报》今年也获得了一次提问机会。
图为2003~2015年外媒提问分布情况
记者提问犀利尖锐要多狠有多狠
记者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家媒体记者突然起身追问“缅甸问题”。这是最新的的社会热点,在网上也引起了十分热烈的讨论。让总理现场表态无疑是在“为难”总理,因此这一问题在众多温和提问中显得十分突兀尖锐。然而李克强总理也毫不避讳,正面回答了这一突然的追加提问。
图为记者提问缅甸问题
这些年提问的敏感问题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西藏问题相关的,共占到8个之多。可见民族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
图为2003~2015年敏感问题分布
这28个敏感问题,22个由外媒提问,6个由内地媒体提问。
图为2003~2015敏感问题提问之国内外媒体分布
那么这些刺头都是哪些媒体呢?据统计,法新社是最大刺头,在所有媒体中提问敏感问题最多,并且主要围绕西藏问题。
“多媒体”提问天团
总理答记者问环节,聚集了700多位记者,但是机会极其有限,总计有17家媒体获得了提问机会。这些媒体从媒体形态来说,包括了纸媒、电视媒体、新媒体;从地域来说,覆盖了中国大陆、港澳台、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欧美;从媒体属性来说,既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央广这样的“国家队”,也不乏《赫芬顿邮报》这样的新鲜面孔。
图为《赫芬顿邮报》记者提问
图为《新京报》记者
超长加时等来记者放大招
当总理把16个问题回答完毕,在本就超时的情况下,记者会又进入了加时环节。李克强总理最后回应了记者和民众的关切,正视中缅边境问题,对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深切的慰问,同时表达了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决心。
图为总理记者会加时
打酱油媒体很尴尬
作为原定最后提问的人民日报记者,这次却提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全民阅读”的问题,避开了最近备受关注的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国境内,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而后者却在最后的加时阶段被其他记者抢问。“问题质量不高,政府喉舌沦为打酱油的,既让官媒尴尬,也让民众感到失望。”
图为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
相比往年,今年新华社和央视等“国家队”的提问机会都在比较靠后时段获得,但“国家队”作为老面孔,从未缺席。
图为2003~2015年国内媒体获得提问机会分布
市场化媒体获提问机会
有人说两会是央媒的天下,无论是从提问数量还是席位安排上来说都是。今年的两会我们发现如《第一财经》这样的国内市场化媒体也拥有了提问的机会。
图为一财记者
惊现客户端记者称呼
每次提问之前,记者们的自报家门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为自家媒体打广告的好机会。而今年一大特点是听到不少记者在自报家门时纷纷提到了“客户端”一词,可见移动端已经成为新闻的主要战场之一。
图为新华社、新华网和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记者
铁打的翻译流水的记者
还记得2010年因翻译总理古诗词走红的美女翻译张璐吗?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依然由她坐镇。从2010到2015张璐五次担任总理记者会翻译,对于两会记者而言也是最熟悉的面孔之一了。
图为张璐
关注微信公众号全媒派(微信号:qq_qmp),get更多两会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