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

24.02.2016  10:48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曹斯 李秀婷 实习生/符畅 通讯员/陈凤娟)记者23日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获悉,该院专家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进行应急科研攻关,成功从广东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这是我国首次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也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

    自2月12日收治广东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专家便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展开合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于2月21日直接从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全基因组的获得为病毒的溯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可用于指导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使中国在全球寨卡疫情防控中占得先机。

    据广东省寨卡病毒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复春教授介绍,寨卡病毒与登革热病毒同属黄病毒属黄病毒科,主要由伊蚊传播,其传播力并不如SARS和禽流感那么强,属于自限性(自行愈合)疾病。寨卡病毒最突出的危害是对孕妇造成影响,导致胎儿、新生儿小头症的出现。作为我国输入的新发传染病,其临床规律尚不清楚,目前暂未研发出特效药和疫苗,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寨卡病毒感染人体的靶器官及体内病毒的分布情况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据新华社23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专家团队与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对我国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血液标本中的寨卡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全面解析,也成功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专家释疑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解答寨卡病毒相关问题

    孕妇要防伊蚊叮咬

    问:寨卡病毒的主要风险人群是哪些人?

    答:寨卡病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有约20%发病,感染者大多症状轻微,迄今为止未发现死亡病例。但因为存在与婴儿小头畸形的关联,当前主要风险人群是孕妇尤其是孕早期(1―3月)孕妇。因此,孕妇需防蚊叮咬。

    问:寨卡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

    答: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但目前被证实还可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

    问:应对寨卡疫情,我们该怎么做?

    答:广东与非洲、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的劳务合作密切,疫情存在跨境传播的风险。随着气温回升,可能继续出现寨卡输入的病例,市民需要做好防蚊措施。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