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供销社——增创供销合作新优势 争当试点改革排头兵
惠东县供销社被确定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动员一切力量投入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增创惠东供销社新优势。
一、 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精心谋划
惠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次供销社改革试点工作,充分认识到开展改革试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要有实质性的突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更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惠东县供销社在前期准备阶段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县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高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制定试点方案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全程参与,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定稿后随即召开系统干部职工大会宣传解释本次改革的实质及惠东的实施方案。本次全省动员会后,惠东县供销社严格按照省联社批复的实施方案科学、民主地贯彻落实,立足惠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惠东供销的实际,以服务 “三农”为核心,遵循“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思路,以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为重点,以建设“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为抓手,推进组织、经营、服务和管理创新,努力将惠东供销社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二、建立“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一)项目带动,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经营服务综合平台。由县联社主导,联合下属企业、基层社通过产权对接方式共同建设铁涌农产品加工生产冷藏及流通综合项目,这是本次改革试点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该项目利用铁涌供销社自有土地进行建设,总投资约1100万元,建筑面积4748平方米,包括农产品交易综合楼、加工厂房、仓库,其中冻库容积1000立方米。惠东县委、县政府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减免报建规费,并通过县级价格调节基金给予13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在这个平台内,将设庄稼医院、测土配肥站、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农产品交易信息中心、农化服务培训中心等,大力培育拓展交易配送、质量检测、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化、综合性服务。依托该平台,供销社将把农资配送、农产品交易、农机销售下沉到农业生产一线,减少流通环节,平台衔接上游供应链、经营服务网络和经营网点,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农民直接对接,提供农副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平台实施后将有利于本县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区域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促进农业产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平台建成后供销社还将积极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争成为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二)因社制宜,打造基层服务新亮点。发挥经营服务综合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基层实际,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合理推进基层社的建设,提升基层经营服务能力,使基层供销社成为整个经营服务网络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平山供销社将对现有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工业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惠东县第二个“供销同心商贸城”;吉隆供销社将在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下,利用供销农贸市场旁边1200平方米的空地进行扩建,将其建设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铁涌供销社将利用现有的1500平方米办公场地和空置地,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综合性商贸楼;梁化供销社将进一步强化梁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其在本地农副产品交易中的影响力。
(三)发挥合作优势,强化与农民的组织和经济联系。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吸收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入供销合作社基层服务体系,密切与农民的组织和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壮大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在二年内新发展12家以上专业合作社,培育5家以上省级示范社,争取申报1家以上国家级示范社。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基层供销社形成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增强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
(四)发挥网络优势,提升服务规模化水平。推动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尤其是基层社、社有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开展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试点期间县联社在白花镇以社有企业带动、联合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共同合作建设高标准的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推动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下沉延伸,两年内新建30家以上农资直营店,并与供销社领办农民专业社对接,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农化服务。
三、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试点改革取得成效
对于本次改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惠东县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惠东县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全县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视改革进程,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