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法院建立案件辖区通报制 毒犯刑罚情况贴到村委会门口

25.06.2015  13:49


惠东法院建立案件辖区通报制  毒犯刑罚情况贴到村委会门口

来源:南方日报

 

 

 

    村委会门前贴出的案件情况通报,引来居民围观

 

 

  去年10月,省禁毒委向全省发出通知,决定不再将惠东列为制贩氯胺酮(俗称“K粉”)省挂牌重点整治地区。这意味着,历时一年多的“雷霆扫毒”不负重托,惠东终于摘掉了“K粉泛滥”这顶困扰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毒帽。

 

  禁毒并未因为“摘帽”而松懈。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走进惠东,发现当地巩固禁毒效果又见新措——惠东法院建立起了毒品案件辖区通报制度,通报直接贴到了村委会门口的公告栏上。这一看似微小的举措,在村民中起到了不小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每每有本地案件的生效判决出来,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村民很快都知道了,“现在就连吸毒人员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辖区通报击碎谣言

 

  “惠东县梁化镇光长村村委会,你辖区村民×××因犯贩卖毒品罪一案于2015年5月29日业经我院审判,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现将罪犯×××的判决情况向你委通报,并建议你委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辖区村民‘以案学法’,争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6月12日惠东县人民法院出具的这份案件情况通报,刚一贴上光长村村委会门口的公告栏,很快就引来数十村民围观。

 

  同样的场面,近日在惠东大岭镇新安居委会门前也出现过。扫毒行动过后,当地一度传出过谣言,涉毒人员明明被抓,有人却四处散播“老大花大价钱把人保出来了,现在人已到了外地打工”的假消息。

 

  “法院的案件情况通报,给了这些谣言当头一击。”居委会副主任马宪华说,法院的情况通报贴到了居委会门口,前来居委会办事的居民纷纷驻足观看,都是乡里乡亲,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惩罚一人教育一片

 

  毒品案件辖区通报制度建立实施不到一年,已经通报涉毒品案件89宗,社会效果良好。惠东法院院长陈健说:“建立毒品案件辖区通报制度,是惠东法院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等相关规定尝试建立的一种新机制,目的在于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引导功能,达到惩罚一人、教育一片的司法效果。”

 

  通报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天内进行,一律采用生效法律裁判文书摘录的形式,内容包括罪犯姓名、法院查明的主要犯罪事实、判决理由、判决的主要依据和判决结果等,对可能涉及隐私的情况依法进行技术处理后,向罪犯户籍所在地的村委、居委送达,并抄送县委政法委、县禁毒办以及各辖区镇政府等有关机关部门,“一方面强化了辖区群众对毒品案件的危害认识,提高司法裁判的威慑力,促进群众积极参加禁毒活动;另一方面,为禁毒办等职能部门开展禁毒工作提供素材,保障禁毒措施有的放矢”。

 

  毒案一天移送审判

 

  “雷霆扫毒”之后,当时的很多案件已经进入到审判程序,法院的审判任务骤然加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惠东法院共受理涉毒案件294件352人,同比分别增加14%和12.8%,而今年截至6月16日,惠东法院新受理涉毒案件共256宗333人,已超过去年全年收案量的80%。

 

案多人少,难题如何解决?惠东法院及时召集全体刑事审判人员及法警召开打击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动员会,并作出明确部署。惠东法院刑一庭庭长钟惠松介绍,动员会重申了从快从重打击毒品犯罪的原则,法院开通了审理毒品案件的绿色通道,立案庭、专门合议庭、法警队分工合作,立案庭快速立案,统筹安排开庭时间,合力分配审判庭,毒品案件往往仅需一个工作日就可以移送审判;为了保证审判力量,法院从刑二庭抽调法官协助办理毒品案件,提高审案效率。(陈捷生)

 

 

 

(责任编辑:杜淑琴)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