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推行社区警务新模式 群众满意度超85%

20.09.2015  16:51
推行社区警务新模式后,今年1至8月,惠城区的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3.01%,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

  警员走访辖区的楼房采集信息。

  近日,惠州惠城区一些社区的居民发现,社区里立起了社区民警的立体人像牌和民警公示牌,警方人员不时出入,对社区里的每一家每一户逐一详细登记。“登记得很细,人像、指纹等都要录入,这让大家倍感安全。”家住江北城市花园的刘女士说。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细胞,社区警务是警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管控可疑人员和重点人员?在惠州全市开展大巡防的基础上,惠城警方以“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为理念,试点全力推进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以房管人”的社区警务新模式。以房管人,就是将相对流动的人员信息与固定的房屋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一点录入”“人房关联”,精确掌握人员流动情况。

  推行社区警务新模式后,今年1至8月,惠城区的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3.01%,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

  划分209个责任警务格每个民警都有“责任田

  按照“一区一警”的原则,惠城警方将全区25个派出所管辖范围划分为209个责任警务格,将社区民警全部“入格定位”,每个责任警务格配备1名社区民警和1至2名以上户管员,由社区民警任格长,对该责任警务格的社区工作负全责。各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每日按照网格进行警情通报,每月考核,将社区发案数、信息采集数直接与社区民警绩效及年终评先评优挂钩。“每个社区民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倒逼着要把工作干好干细,丝毫马虎不得。”一名基层警员告诉笔者。

  社区民警要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群众,前提是得让群众认识。惠城警方想了个法子,在社区警务室、小区、写字楼、商贸中心门前和楼道,摆放社区民警的立体人像牌,让居民群众每天经过都能看到;与人像牌配套的是民警公示牌,上面有民警的单位、警号、联系电话等,居民群众有什么疑难事可以随时找到社区民警。

  在派出所的指导下,惠城许多小区新增了物防、技防设施,强化了内部安保和邻里守望工作,提升了安全防范水平。在推行社区警务新模式后,江北城市花园、帝景湾等小区近一年实现盗窃零发案或低发案,受到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全面采集人群房屋信息发现疑点立刻核查

  治安防控说到底是要管住人,而人离不开房,惠城的警务工作因此由房入手,全力推进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人房关联”的情报体系,夯实信息基础建设。

  2013年以来,惠城警方与省厅主动对接,率先开展社区警务平台建设,整合社区警务子模块、警用地址库和PGIS系统,按照“人房关联,以屋管人”思路,通过入户采集、核查的方式,将相对流动的人员信息与固定的房屋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一点录入”“人房关联”“一人采集,全警共享”。同时为了提高效率,警方率先启用移动警务终端,发放平板电脑282台,实现信息现场采集、核查、上传、行业场所检查、人车查缉等,使每个社区民警拥有一个“拿在手上的移动警务室”。

  警员和志愿者们扎扎实实地走访辖区的每一栋楼房采集信息,从楼到户到人,比如楼里住了多少户,每户多少人,更重要的是从中分出放心户和重点户。警方负责人说:“有固定职业、没有违法前科、没有犯罪倾向的人是放心户,这类人群的信息一经采集录入系统后,可以一两年走访一次;而没有固定收入、消费明显与收入不符、有犯罪前科、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为重点户,对于重点户,必须确保每个月走访一次,及时更新信息,掌握重点户的动向。比如,对于吸毒人员,我们要定期上门抽样检查尿液,一旦发现其复吸,立即要送强制戒毒。从房子入手来管人,可以把一些社会的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也将对破案带来极大帮助。

  效果立竿见影。9月4日23时30分许,水口派出所值班民警根据红色预警发现一吸毒人员在水口办事处三环东路某酒店入住,警方立即前往,在酒店房内查获4名海南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一批电信上网卡,并在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驾驶的黑色凯美瑞小车内查获4台手提电脑、10多部手机、银行卡、一批电信上网卡。经初步调查,这4人有电信诈骗的嫌疑。经审讯,4人均供述从2015年9月1日起开始在中山市某酒店实施诈骗行为,于2015年9月4日晚到惠州,准备在惠州继续实施诈骗,不料刚入酒店就被警方抓获。

  目前,惠城警方共采集录入“一标三实”数据约170万条,完成率72%。其中标准地址数77万条,建筑物17.8万栋,实有房屋28.4万间,实有人口64.2万人,实有单位3142家,实现了社区警务的可视化管理以及社区数据的动态采集、动态更新,有效服务于打、防、管、控工作。

  进出出租屋要刷“”发现逃犯即发声报警

  惠城警方在出租屋及住宅小区大力推广“视频 门禁”系统,着力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

  在惠城区鹅岭南路的南山公馆笔者看到,这里的门禁与普通门禁不同,它增加了抓拍人员图像的视频设备和身份识别系统,住户刷卡进出时,其个人身份信息和图像等信息,均会传送到公安系统,相当于进出出租屋一律要刷“”。一旦持卡的住户是逃犯,辖区派出所相应设施系统还会发出报警声,街面的巡防队伍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形成合围之势。

  据了解,安装这种“门禁 视频”系统的出租屋或公寓,由原来自由进出变成需凭卡进出,租客入住时,必须持身份证或居住证登记领取进出门的IC卡,而卡内录入其个人的身份信息,一经刷卡,其个人相关身份信息和图像就会自动传输到公安系统后台。

  “视频门禁协同作战,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相辅相成。”警方负责人介绍,视频和门禁系统除了锁定嫌疑人的轨迹之外,也可起到预防的作用,比如某人进入出租屋后很长时间没有出来,警方后台可以发现异常,社区民警将迅速上门查明情况,如果有人病倒在屋中,可以及时送院救治;如果有不法分子在出租屋里干违法犯罪的勾当,可以迅速抓捕。

  ■对话

  惠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

  局长陈宇浩:

  全区数据采集量已超过五成

  南方日报:惠城区为何主动试点建设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陈宇浩:主要还是从实际工作出发。社区警务改革是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代表,社区警务要基于一种比较固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推广,但高频率的流动之下,就很难去实现。不过,预防犯罪还是得从社区做起,而出租屋又是重中之重。过去出租屋管理总是停留在理念上,出租人、承租人双方的义务很难实现,因为没有一定的管理手段,导致为了经济效益,部分出租屋变成了藏污纳垢的窝点。今年公安部提出的“四化”中,其一就是管理模式信息化。在这次探索中,我们把警力下沉,把路面巡逻的警力全部划归派出所,把新招警力全部投放基层,通过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来建立完备的资料信息库,实现对重点人员的有效监控,一来预防犯罪,二来也可以实现精准打击。目前,全区数据的采集量已经超过五成。

  南方日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哪些方面还有完善空间?

  陈宇浩: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化手段还是不够,采集中“拿在手上的移动警务室”网速偏慢,警力不足、人员老化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破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也很重要,维护社会治安不仅仅是公安一家的责任,社会治安关系到每一个人,是人人有责的事情,因此下一步希望能和供电、供水、学校、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共享数据,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策划统筹:梅志清 陈捷生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陈捷生 通讯员 余刘国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