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清代古宅阁楼藏玄机 走水通道通全屋

27.03.2016  14:48

  可逃生的窗户,看起来与平常的窗户差不多,但窗框上面有锁,打开锁拔起木条,就能拆下窗条,成为逃生窗口。

  为了能行船,屋与屋之间会留走水巷。

  逃生窗户好久没用,锁都生锈了。

  内墙之间的逃生小门。

  此前连日下雨,东江的水位上涨了不少。桥东老居民刘汉新表示,如果是从前东江河水位开始上涨,位于东江和西枝江之间的桥东东平一带居民,就要准备走水 (躲洪水)。由于每年都要遭受几次洪水来袭,从前桥东居民修建房屋,都要考虑洪水来袭如何逃生的问题,在刘汉新家的清代老宅,阁楼上还保留有一条当年走水的逃生通道。

  常遇洪水,建屋要留逃生通道

  位于东江和西枝江之间的东平半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是一个经常遭遇洪水的地方,基本上每年都要遭遇洪水来袭,有时一年好几次。洪水不大时,居民就上自家阁楼避洪水,洪水大时,居民就到地势较高的白鹤峰避险,或者到桥西走大水。

  《惠州历史大事记》中记载了不少惠州发大水的情况:1095年5月,惠州暴雨成灾,江水暴涨,淹及西城;1358年秋,惠州大水;1405年,惠州大水,涨至府署棠下;1445年9月,惠州大水,次年又大水;1755年5月,惠州大水,早稻失收;1833年6月,惠州、博罗大水,饥荒;1912年6月,大雨月余,东江水暴涨,马安围横沙地段决堤,惠州城内水深丈余;1957年,惠阳地区遭遇特大水灾,受灾人口占总人口的35.7%;1959年6月11日~15日,东江中游和西枝江流域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至16日惠州水位达17.57米,全城被浸3天……

  由于经常性遭水淹,桥东片区的居民,在修建房屋时,就要进行特别的设计。在洪水来临时,这种设计能让一大家人逃出生天。在桥东老居民刘汉新的清代老宅,记者看到了一条走大水的逃生通道。

  阁楼小窗有玄机,拔开木块能进出

  刘汉新家老宅位于桥东小塘下,从外表上看,是一座一层的青砖瓦房,走进屋内,房屋的大厅都比较高,两侧有一排房间。房间上都有阁楼,有一个小楼梯或直梯可通往阁楼。

  阁楼高矮不一致,有些阁楼可以容成年人站起来,可以住人。有些阁楼成年人只能弯腰站立。通常来说,阁楼大多是放杂物的地方,也没有很多的设计。但在刘宅阁楼上,外墙一侧的墙壁上,有一个木制小窗户,两侧合用墙的墙壁上,各有一个小小的木门。刘汉新说,这个木窗和木门就是走大水的逃生通道。

  木窗是用传统的木栓关住,拉开木栓,打开后是一个木制小窗,窗户竖立着3根粗大的木条。窗框的上方,凸出一块小木块。刘汉新拔出木块,伸手把窗户上的3根木条拿了起来,窗户变成一个方洞,可容人进出。“大水来时,就从这里逃出去。”刘汉新表示,木块上和窗框上各自还有一个铁扣,平时用锁把木块与窗框锁起来。洪水来袭时,难以从大门逃出去,这时就只能爬上阁楼,打开锁,拿起木条爬窗逃出去。

  窗户外,是一条水巷,两座房屋之间原来的水巷比较宽,方便小船行走进出,居民从窗户爬出,很方便就进到小船里。木窗外面,也有一根老式锁条,居民从窗户出去后,又从外面将窗户锁好,防止外人进入屋内。

  内墙有小门通全屋,可爬到屋顶等待

  除了每个房屋有逃生窗,在大屋内,还有一个逃生窗。刘氏先人考虑到万一水势上涨比较快,小船都来不及到逃生窗接人时,大屋内还有一个阁楼的小窗,可以直接爬到屋顶瓦面上,当洪水上涨较快时,人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爬到屋顶上等待救援。

  不是每个房间的阁楼都能爬到瓦面上,为了能让屋内人都能逃生,每个阁楼之间的连接墙,都设有一个逃生门。平时这个逃生门锁住,大家各自在自家屋子里,只有洪水来时,这个小门才打开,全部小门打开后,整座屋的阁楼都是相通的,屋里的人可以通过小门,走到靠近瓦面的小窗逃出去。这个逃生小门真的很小,宽65厘米,高73厘米,勉强够一人通过,小门虽小,但在洪水来袭时,就是逃命的通道。

  考虑到有时洪水水位不是很高,不必逃到白鹤峰或桥西去,大家就住在阁楼里继续生活。阁楼有一块活动木板,当洪水来袭有人住在阁楼上时,掀开木板就可以直接大小便。洪水继续上涨,居民就赶紧逃离大屋,逃到附近的白鹤峰去躲大水。

  据了解,1959年洪水来袭,淹到不少人家的瓦面上,很多人到白鹤峰躲洪水,当时在白鹤峰避险的就有上千人。

  每次洪水过后,桥东百姓都会回家“洗大水”(搞清洁)。

  随着东江上游的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西枝江上游、惠东县境内白盆珠水库相继建成,遭遇大洪水浸街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刘宅这条逃生通道基本废弃了,窗框上的锁也生锈了。一些阁楼的小门,也被砖块堵上了。在现在的桥东居民生活中,走大水,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文/图本报记者朱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