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书展:逛与不逛,各自表述

20.08.2014  14:21
摘要:南国书香节暨惠州书展19日闭幕,截至18日已迎客近20万人,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爱书爱读之人?

        南都漫画:        张建辉

        惠声惠色 点击热点  直击要害

        围观:南国书香节暨惠州书展19日闭幕,截至18日已迎客近20万人,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爱书爱读之人?南都记者发起的现场调查显示,151名受访者中每周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有一半以上,5小时以上的也有近三成。调查还显示,虽然受访者对本次展品质量的好评差评意见相当,但大部分人仍希望下一届书展的参展图书能提高品质。

        来源:8月19日,南方都市报

        说说:作为本土文化盛事,惠州书展步入第四个年头。与那些久负盛名的城市书展相比,惠州书展显然有些小儿科了,但,这又怎样呢?和自己比,一直在往前走,一年比一年好,就足够了。谁说二三线城市就是天生的“文化沙漠”?野百合也有春天,小城市也有盛夏书展。身边有群读书人,却为逛与不逛这场书展打起了口水仗,听者如我,闲来无事,且记下双方立论理由若干,以供各位评判或站队。

        不逛书展者的理由如下:

        一.逛书展在本质上和看电影、逛年货一条街有什么区别?都是所谓“盛会”嘛,就是体验陌生人摩肩接踵的拥挤感觉,至于作为主角的“”为何物,阅读为何物?嘿嘿,说不得。

        二.惠州书展更多仍停留在书展的初级功能上,即它的展销功能。把书展办成文化“大卖场”,无论是人气、销售额还是回报率,无疑是成功的。然而,书展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意味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提升功能,则需商榷。许多人冲着促销、打折、廉价的宣传噱头而去,无形中消解了书展的文化特质,而将其等同于通俗的商业活动以及跳蚤市场。在这里,书不是文化的表征,而是急于兜售出去的便宜货,逛书展的人也无须知道阅读的乐趣,只懂得扫货与凑热闹的欢乐,就像许多毫无用处的减价商品,它们被消费,被用于装点门面,也被束之高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