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15.09.2015  18:19

  惠州不仅是惠民之州,也是惠军之州,有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坚实基础,有做好双拥工作的独特优势。驻军大市是我市最大的政治优势,双拥模范城是我市获得的崇高称号。要以志在必得的信心,高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继续保持所有建制县(区)省级双拥模范城“满堂红”。

  ——陈奕威

  要始终贯彻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军地双拥共建、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双拥创建工作的成效、质量和水平。

  ——麦教猛

  惠州,千年古城,素称“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惠州,驻军大市,为广东省唯一驻有集团军机关的城市;辖区内复退军人10万余人,“兵城”名副其实。

  今年是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评比年,也是新常态下双拥成果检验年。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评比,已成为各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战略品牌。

  面对新一轮标准更高、竞争更激烈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评比,惠州军民正以满满的信心和创建新举措“赶考”,志在必得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构建双拥新常态

  近4年40万师生接受爱国拥军国防教育熏陶

  惠州党委政府携手驻惠部队首长机关,团结带领全市军民,致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坚持“四纳入”、“三同步”,以双拥组织机构、议事机制“两个常态化”为保障,双拥在创新中不断推进、发展。

  惠州,4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夺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实现全市所有建制县(区)省级双拥模范城“满堂红”目标后,市委、市政府和驻惠部队组织动员全市党政军民深入开展新一轮创建活动,全市呈现出“构建双拥工作新常态,推进军民融合共发展”喜人局面。

  “惠州不仅是惠民之州,也是惠军之州,有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坚实基础,有做好双拥工作的独特优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他指出,驻军大市是我市最大的政治优势,双拥模范城是我市获得的崇高称号。要以志在必得的信心,高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继续保持所有建制县(区)省级双拥模范城“满堂红”。

  近4年来,惠州党委政府携手驻惠部队首长机关,团结带领全市军民,致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坚持“四纳入”,将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教育和国防教育体系;坚持“三同步”,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以双拥组织机构、议事机制“两个常态化”为保障,双拥在创新中不断推进、发展。

  让双拥组织强起来。惠州市、县(区)进一步健全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镇(街)成立了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办公室;社区、村、学校、企业建立了双拥服务小组;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专职人员充实到各级双拥办,驻军单位派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走进双拥办,携手服务双拥。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首长机关联席会、职能部门需求对接、双拥部门日常交流“三级议事机制”,党政军协调、沟通,及时解题破难,推进创建发展。

  唱响凝心聚力创建新歌。惠州将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作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惠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和惠州双拥网、惠州双拥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作用,开辟“中国梦·双拥美”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专栏;每年8月开展“双拥宣传月”活动;600多块户外双拥宣传牌、定期出刊的墙报、板报走上街头、走进学校、企业、社区、村头。我市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建成东江纵队纪念馆、叶挺将军纪念园、邓演达纪念园等120多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不断完善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近4年来,40万名师生在教育基地军训,接受爱国拥军国防教育熏陶;同时,着力宣传惠州“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桥顿、惠东港口“英雄民兵连”、“广东好人”——“雷锋团”退役军人赵喜昌、“感动惠州”人物——驻惠空军飞行员郑斌等先进典型,编写出版《我是老兵》书籍,全方位、多形式、富成效的双拥宣传教育,激发了军民更火热、更持久的双拥热情。

  ◆实施双拥新举措

  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

  近4年来,我市实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投入6417万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现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其标准达到省先进水平。

  就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扎实抓好创建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提出明确要求:始终贯彻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军地双拥共建、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双拥创建工作的成效、质量和水平。

  与时俱进,政策落实,创新举措让双拥活动实起来。近4年来,我市实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投入6417万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现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其标准达到省先进水平;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对全市840名优抚对象实行医疗补助;实施军转干部“阳光安置”,4年接收643名军转干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率达100%,实现地方、部队、军转干部“三满意”;出台《惠州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惠州市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实施办法(试行)》,4年来全市共接收安置随军家属866名,发放自谋职业金2400多万元,待业补助金970多万元;2012年以来,实施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安置,接收安置退役士兵4742人,帮助4100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两年制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安置军休干部20名、无军籍职工54名;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建设市军休干部服务中心,市军休所被评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热点、难点问题得以实打实解决,官兵没有了后顾之忧。

  ◆探索服务新模式

  近4年投6600多万元解决复退军人“六难

  我市始终把做好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惠州特色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创新之路。

  我市近几年来进一步健全了党政领导与困难复退军人挂钩联系机制,1056名市、县(区)、镇(街)党政领导,954名机关、企业单位“一把手”,与全市8645名困难复退军人牵手结对,定期走访问冷暖、对口帮扶复退军人解决实际困难;为缓解复退军人在子女读书、生活、社保、医疗、住房和市内乘车等6个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近4年来,累计投入6600多万元用于解决复退军人“六难”问题。

  我市始终把做好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惠州特色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创新之路。全市建有77个“复退军人之家”、8个“复退军人服务中心”、1056个复退军人联络点;近4年来,全市“复退军人之家”受理复退军人合理诉求9445件,及时处理、回复满意率达98%。

  自去年起,在调研复退军人需求基础上,我市引入专业社工,为复退军人制定、提供个别化、人性化、针对性强的社工服务,其系列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列为“复退军人服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在全省宣传推广。

  金秋的惠州,双拥花开满城芬芳。近4年来,我市先后有25个“双拥模范镇(街)”、346名复退军人、119名双拥模范个人和129个模范单位受到表彰,具惠州特色、“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在创新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惠州昂首挺胸,行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