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企业省外展销刷新广东地市纪录

09.07.2014  18:45

7月6日17时,广东惠州产品(济南)展销会落下帷幕,签订贸易合同142宗,合同金额126.76亿元。这是2009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先后联合广东省经信委、省商务厅举办的“惠货全国行”第13站。
  作为珠三角中具备强大后发优势的城市,惠州服务企业系列努力结出硕果,实现了国内外市场“两手抓”。一边是惠货全国行、全球行、网上行等开拓市场“组合拳”持续发力,另一边是“企业服务月”及“惠42条”、新“惠28条”等诸多“干货”不断释放红利。
  “群众路线具体到企业,就是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依靠企业。”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说,服务企业是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迫切需要,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需要,惠州立足于解决问题、立足于常态化,为企业发展“解困、减负、创优”。
  经济两位数的稳健增长,已证明“惠州经验”的成效。发展既有质量,又不失速度,正是这种实干与担当,使惠州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的新亮点、新焦点。

  ●●成果
  13场展销会签约逾2100亿
  7月4日—6日,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253家惠州企业展出6956个品种、12.3万件(套)产品。其中不少产品处于国内外领先,如惠州市智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静脉识别技术、TCL推出的3D裸眼电视。
  其实这些产品让济南市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享受到实惠。当地居民王女士早早来“赶场”,买了电器、女鞋、衣服等一堆物品。她说:“这里的东西质量好,价格又便宜。
  惠州市安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此次带来1000包梅菜、100袋大米,开幕后2小时就被一抢而空。公司负责人黄月良说,第一次参加“惠货全国行”,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其实这并非“惠货”第一次引发轰动。6年来,“惠货全国行”的足迹踏遍东中西部13个省城,涉及近半个中国。
  万事开头难,持之以恒更难,惠州也因此在全省组织企业到省外开展销会的地级市中一路保持并自我刷新举办场次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广东纪录。
  惠州市市长麦教猛说,2009年以来惠州持续开展“惠货全国行”展销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促增长”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广货全国行”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帮扶企业、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
  连续参加了13场展销会,惠州电道科技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陈金波说,前12次参展使公司在12个省市建立了销售渠道,这次在济南又签了一笔5000万元的订单。
  “惠货全国行”成为企业打开内销市场的捷径。惠州一家以外销为主的民营企业爱华仕运动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参加13场展销会签订近4亿元销售合同。
  尝到甜头,越来越多的惠州企业加入展销大军,从2009年首场展销时的142家,发展到此次253家,其中61家企业13场一场没有落下。展览面积也从最初的6100平方米,增至1万平方米。“惠货全国行”的平台效应与品牌力逐渐凸显。
  惠州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这13场展销会累计签订销售合同3326宗,总金额2130.69亿元,吸引各类客商和观众逾154.2万人次。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多年来惠州“扩内需、拓市场”的努力没有白费。2008年,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内销比例仅为42%,2013年已增至62.4%,对于外销的依赖性降低了20.4个百分点。
  ●●行动
  三管齐下帮企业营销
  作为“广货全国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商务厅商务交流处副处长周潮军说,“惠货全国行”对于贯彻落实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全国范围内产业转移和升级,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惠州市帮扶企业的脚步没有停歇,瞄准国内市场之时,还通过“惠货全球行”、“惠货网上行”助力企业在国际和网络上“开疆拓土”。
  继在巴西、俄罗斯“吸金”20.78亿美元后,“惠货全球行”第3站将于2014年11月挺进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展览会。目前报名企业超过40家。
  惠州市华阳集团连续参加了13场国内展销和2场国外展销,该公司品牌总监唐云森说,每次都新增大笔订单,对开拓国内外业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帮助。
  为企业服务,就是要当好“贴心人”,听诉求、解难题。为此,从济南之行到即将进军南非,惠货全国行、惠货全球行每一站选址都由企业投票决定。从“由民做主”到“由企业做主”,最大程度实现了惠企助企。
  在“电商时代”为帮企业“触电”,惠州力推网上展销。从2011年上线至今,“惠货网上行”电子商务展销平台注册网商突破18.6万家,全网营销为企业转型注入新动力。
  2013年底,该平台还借道微信再升级,免费为企业建“微网通”,目前已有上千家企业和商户搭上微信营销快车。
  “我们今年1月的订单中,有40%是来自这一渠道。”惠州的母婴用品移动电商企业“Dola麻麻海淘”负责人说,自从借助“微网通”免费开通微商城,近几个月来,订单越来越多。
  从全国到全球,从线下到线上,惠州为产品展销编织了一张大网,三管齐下,共促发展。惠州市市长麦教猛说,惠州将深入推进惠货全球行、全国行、网上行,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销会。
  实际上,这也只是惠州服务企业成长、优化营商环境“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惠州市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正为经济进位赶超蓄能量、聚动力。
  ●●新政
  政策助经济增幅居珠三角前列
  为补齐民营经济短板,惠州2013年出台“惠42条”,提出实施融资助企、市场开拓、减负惠企等九大行动,并将每年6月定为“企业服务月”。
  今年6月份,惠州市级层面举办了3场大型“企业服务集市”。惠州市经信、外经贸、工商等31个单位为“赶集者”解疑释惑、纾困解难。同时,还举行了6场服务企业的主题讲座辅导,7场县区推动项目落实会。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之急,政府服务赢得企业“点赞”。惠州正源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以前反映诉求,要多个部门跑,有了“服务集市”,一个地方就可办好,方便多了。
  “把服务窗口搬到‘集市’,就是让企业省事、省心。”惠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说,这3场“集市”共吸引企业人员2700人次,反映和咨询问题2419个,其中2399个已现场办理或答复,只有20个待答复。
  据介绍,这次“企业服务月”,是惠州继去年之后开展的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针对性强的又一次集中调研、服务企业的行动。事实上,帮扶企业、发展经济,早成当地共识。
  惠州市今年改革涉及8大方面50个重点,重中之重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提出,要以此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并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改革发展背景下,系列新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根据新版实体经济发展“惠28条”,惠州今年扶持企业的专项资金将投3.59亿元,还全部免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
  企业“减负”了,经济“增量”也出来了。
  今年一季度,惠州市经济“开门红”,GDP同比增长10%,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且以第1名领跑珠三角。1-5月,在监测的14项经济指标中,惠州有8项增幅稳居珠三角前3名。
  GDP300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300亿元,是今年惠州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第一阶段目标。如今,2014年已经过半,惠州的答卷也正在亮出。对于实现预期目标,各方充满信心与期待。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惠民、生态保持较高水平,惠州2013年谱写了这一篇章,2014年将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