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球孵化体系呼之欲出

17.09.2015  11:13

  拥有2个国家级孵化器,数十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这样的数据放在全国的视野中来看,惠州的孵化器现状并不算显眼。

  然而,这只是惠州孵化器的一个侧面。以仲恺高新区为主要推手,惠州还在北京、美国波士顿、华盛顿、德国科隆等地建立了异地和海外孵化器,它们的面积虽然不大,却起着“异地研发,惠州孵化”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完善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这样的孵化链条。今年以来,惠州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惠州描绘的创新路线图中,还专门出台了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办法,提出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

   从苗圃到加速器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条形成

  9月16日上午,惠州仲恺区惠南产业园的国家级孵化器,位于二楼的惠州市峰华经纬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显得非常安静。然而,在这样安静的办公室里却隐藏着许多“不安分”的因子。技术人员正在做产品测试,如果不出意外,不久后的大亚湾区将有许多消防员用上该公司的“星点”精确定位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米、亚米、厘米级的定位服务。该公司总经理龚勋介绍,全国只有3家公司有这样成熟的技术实力,面临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该公司正在和多个单位洽谈合作项目。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拥有“高、精、尖”技术的公司,是今年3月才入孵惠南产业园的孵化器。在惠南的孵化器,峰华经纬得到了300平方米免租的场地,设在孵化器的工商、税务等部门主动提供了专业的服务。龚勋认为,正是在惠南孵化器的支持下,峰华经纬得以快速地成长,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了样品,开拓了市场。

  如果放眼整个惠州,会发现峰华经纬只是入孵孵化器的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有大量的高端项目在入孵以后,成长为科技型的公司。

  仲恺区委书记钟一尔介绍,该区已有2个国家级孵化器,建成孵化器面积33.7万平方米,另有政府及民营资本投资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正在建设,预计到2023年可达200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目前,仲恺已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这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在企业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孵化链条能提供工商、税务、知识产权服务、融资、上市辅助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它们快速成长。

   从国内到国外全球网罗创新资源到惠州

  与本地孵化器的操作方式略显不同的是,在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还有些孵化器瞄准高端项目,把它们吸引到惠州来孵化,这些便是惠州在全球各地的异地孵化器和海外孵化器。

  今年4月的一天,在惠州仲恺科融大厦,几位中方企业代表和德国客人签下协议引进商用无人机项目,它可以推动惠州在装备制造业自动化,以及工业4.0等方面的发展。它正是仲恺区通过设在德国科隆的孵化器,引入的首个中德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实现欧洲研发、惠州孵化。目前,该项目仍在有序地推进中。

  惠州只有一所高校,缺乏科研机构,只有183家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惠州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氛围显得不足,2014年的R&D为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惠州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认为,惠州的创新能力总体上相比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除了在本地培育科技型企业以外,结合惠州的产业基础,从外地引进创新资源成为惠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仲恺区在北京中关村设立了异地孵化器,在德国科隆、美国波士顿、华盛顿等地设有海外孵化器或创新平台。目前已吸引德国无人机、德宝威敏通等11个海外项目落户惠州。如今,这些涵盖智能装备、云技术等领域的高端项目正在一一实现产业化。

  尝到甜头的仲恺没有就此罢休。根据最新的计划,仲恺还将采取多种模式,在广州、深圳、香港等周边创新资源密集区筹建异地孵化器或合作联络处。并加快建设硅谷海外孵化器,探索在欧盟国家新建海外孵化器或创业联络处,建立起海外孵化网络。(刘光明宝 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