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民政局举行2014年骨灰集体树葬活动暨东江思亲网启动仪式

27.09.2014  03:02

  9月25日上午,由惠州市民政局主办的以“骨灰植树、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惠州市2014年骨灰集体树葬活动暨东江思亲网启动仪式在市殡仪馆隆重举行。殡葬改革是惠州市民政局“683”计划中“三项改革”内容之一,是一项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改革。自2012年以来,惠州市每年举办了骨灰集体海葬、树葬等系列绿色殡葬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节俭、环保、文明、高尚的节地葬法带来的种种益处。今年,市民政局不仅继续推行骨灰集体树葬活动,还开启惠州市首个公益性网络拜祭平台——东江思亲网。这是继今年5月惠州市实施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后推动绿色殡葬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今年惠州市的树葬活动分别在惠州市殡仪馆、惠东县殡仪馆的树葬区域内同时举行,共有165位亲属将69位先人骨灰撒埋树林。

  惠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良在致辞中介绍了网络祭祀的特点:一是便捷性:很多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生活节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网上祭祀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可以随时随地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可以在已故亲人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上网追思。二是永久性:尽管许多家庭都有家谱,但是人们只能从家谱中获得简单的信息。网络祭祀平台,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和声像资料永久保存下来,随时随地可让先人音容笑貌重现眼前,让子孙万代了解祖辈的光荣与梦想。三是环保、安全、节约:每到清明时节,由于人们外出扫墓时间集中,往往造成交通拥堵,为此酿成交通事故的也不在少数;采用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容易引发火灾,致使清明时节“火纷纷”的现象非常突出。据调查,惠州市每年清明节祭祖费都超过数百万元,燃烧纸品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也许有些人会对网络祭祀的虚拟世界是否显示诚意心存疑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祭祀不仅保留了传统祭祀的一些外在形式,比如凭吊、献花等,更发展了祭祀亲人的内涵,用互联网方式记载先人的生命历程与精神信息,其诚意不仅毋庸置疑,而且更体现出祭祀的本质——追思先人、教育后人。网络祭扫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拜祭方式,既满足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葬是简朴、高尚、文明的安葬方式,网上祭祀是节约、环保、科学的祭拜方式。最后陈伟良同志号召市民:以低碳、文明的方式追思先人,大力推广绿色殡葬,共建美丽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