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用“柔性”机制引“高精尖”人才

17.09.2015  11:29
在石磊看来,惠州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关键还是要靠人才,惠州需要引进更多“高精尖”人才,为了能够引进相关人才,惠州需要提升软环境,同时还要搭建干事创业的氛围。延长优势产业链条将为惠州引进人才提供产业基础,也为更多“高精尖”人才在惠州创业干事提供平台。

  创新之路要靠人才,有了人才还要有好的环境和平台留住人才。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州某企业研发人员在工作中。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州是手机“制造大市”,但还不是“创造大市”。实现从手机“制造大市”到“创造大市”的转变,关键是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原始创新能力是惠州企业普遍面临的“短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惠州需要补齐这块短板。

  如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记者日前采访企业、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少人直言关键要靠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最看重事业,惠州目前拥有“电、汽、化”三大优势产业,要完善相关产业链,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当然“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也不易,专家建议惠州可以尝试“柔性”引才机制,比如建立短期聘用等灵活方式。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人才政策更“给力”引进更多“凤凰

  民间声音:

  近日,惠州举行了多场企业座谈会。会上,多家企业,不论是大型骨干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比如难以引进“高精尖”人才、人才流失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要靠人才驱动,创新要靠人才引领。对于企业走原始创新之路,人才更是关键。原始创新是“元创新”,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特别是需要一些“高精尖”人才。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强化天线射频能力,正是自主通过掌握了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获得快速成长并在创业板上市。硕贝德的成长,关键靠人才。该公司总经办主任安雨轩说,当时的核心人员都有相关的技术基础,以前也从事过天线行业,有丰厚的技术积累,所以早期投入上亿元资金和设备研发,同时和一些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最终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快速成长的硕贝德公司如今也面临着人才瓶颈。该公司董事长朱坤华称,公司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目前碰到了人才瓶颈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非常缺乏,从引进到培养非常难,还出现一些人才流失的现象。硕贝德期望政府出台更多引才政策,营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

  惠州市伟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伟华是惠州市管拔尖人才,作为“高精尖”人才,邹伟华深知,企业要走创新之路,关键还是看人才。伟乐科技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等举措来留住人才,因为有了股权,人才跟公司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目前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3,也正是这些人才,让伟乐科技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视听设备及技术提供商。

  惠州实施了“人才双高计划”,出台了不少引育人才的政策,多家受访企业希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同时政策出台后要确保执行到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进行调整等。惠州先进科技公司HR主管熊先生认为,要让政策更加“接地气”,符合惠州产业和企业的特点。

  有了人才还需要有资金,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要进行技术创新,关键是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原始创新,所投入的资金需求更多,目前融资难困扰着不小中小企业。企业期盼解决这些问题。

  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延长优势产业链条

  专家建言:

  一个多月前,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磊来了一趟惠州,参加了“千人计划”专家惠州行活动。惠州给他留下不错的印象,特别是惠州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在石磊看来,惠州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关键还是要靠人才,惠州需要引进更多“高精尖”人才,为了能够引进相关人才,惠州需要提升软环境,同时还要搭建干事创业的氛围。

  作为二线城市,惠州要吸引“高精尖”人才,也有一定的难度。“高精尖”人才更愿意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去工作,因为这些城市是信息资讯的汇聚地,而且有着更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石磊建议惠州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引进人才的方式,比如尝试探索“柔性”引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高精尖”人才可以被惠州的相关机构或企业短期聘用,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来惠州担任工程师,日常可以担任企业的顾问等,引才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

  人才引进后,需要有好的干事创业平台。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纪红兵,是惠州“天鹅计划”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他选择来惠州大亚湾工作,正是看重大亚湾石化产业基地,这里有很好的产业基础。

  要走原始创新之路,在纪红兵看来,关键同样是靠人才,有了人才还要营造好的环境,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石化产业是惠州的一大支柱产业,惠州的石化公司是大型石化企业的下属生产公司,其研发能力在公司总部,而不在大亚湾。在纪红兵看来,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和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成立之前,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基本没有原始创新能力。研究院成立后,开始为这些生产企业提供一些技术创新方面的服务,同时推动一些本土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大亚湾的石化产业链还比较简短,主要集中在上中游产业。惠州将做长、做细、做好、做强石化产业链条。精细化工拥有更高附加值,纪红兵说,这是惠州石化产业可以努力的方向,不过需要解决的是发展空间的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另一大支柱产业,惠州提出打造“世界手机之都”,这一规划将在今年11月举行的手机创新之周上发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认为,惠州本土企业具备一定集聚效应和全球影响力,龙头企业具有较大的全球影响力,拥有完整的手机制造产业链。

  延长优势产业链条将为惠州引进人才提供产业基础,也为更多“高精尖”人才在惠州创业干事提供平台。

  结合产业链培育和

  引进相关人才

  部门回应:

  谋人才就是谋全局,得人才就能赢未来。记者从惠州市委组织部获悉,惠州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拓展引才渠道,比如充分发挥惠州在北京中关村、美国波士顿、德国科隆等地设立的异地孵化器和人才联络处作用,将招才引智的“管道”直接伸到国内外科技人才集中地;依托“惠货全国行”、“惠货全球行”、“惠货网上行”等载体,打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市场对接通道。

  在引育人才的同时,惠州采取多种措施,完善相关产业链条,特别是“电、汽、化”三大优势产业,产业链条的完善,积累技术基础,也为人才创业搭建平台,促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手机产业链条上,惠州已经不满足于委托组装(OEA)或者委托加工(OEM),以龙旗电子为代表的自主设计和加工(ODM)厂商,已开始占据手机产业链中具有高价值的研发环节。

  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说,惠州的手机产业正在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从零部件的攻克到整机方案和设计,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期间,惠州还不断地引进新的科研团队和项目,解决手机产业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惠州技师学院还成立了手机设计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对于手机“制造大市”向“创造大市”迈进,邹平生说,政府将做好相关的规划,建设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并且完善相关配套,引进人才。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大做强,在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需要在集成电路和芯片上实现技术攻关,这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分,通过跟一些高端的电子研发中心合作,突破技术瓶颈,这一块空间很大。

  惠州的另一个突破领域则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上。目前惠州已有几家企业与其他公司合作,在“试水”生产新能源汽车。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称,惠州的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业在全国产量排名居前,未来一个发展方向是整合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惠州就有望制造出整车,圆惠州人的“汽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