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象头山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难得的一处生物生存宝地
“象山雄奇飞上纸,万丈悬崖千丈水。”“绝谷幽岩神仙地,百鸟和鸣伴我行。”“高岗花香泌肺腑,幽谷鸟鸣落九天。”……从古至今,象头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咏。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地段,地层成陆久远,天然林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山峦重叠;同时,动植物资源丰富,被子植物类型众多,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难得的一处生物生存宝地,有“生物基因宝库”之美誉。
日前,惠州森林行全媒体采访组深入象头山腹地,揭开这座神秘大山的面纱,触摸这片森林的温润与传奇。
登山——最高峰露“象山云海”奇观
两崖镌刻若神鬼,万象森罗骇眼目。天气晴好时,从惠州西湖风景区往北远眺,一座巍巍高耸、气势磅礴的大山依稀可见,这便是象头山。
7月11日上午,采访组一行从市区江北出发抵达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堆池科研宣教中心。随后,采访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山上徐徐行驶。尽管山路十八弯,但沿途的参天古树、怪石峭壁等森林奇观依旧让大家十分兴奋,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经过约40分钟的颠簸,采访组抵达象头山最高峰——— 蟹眼顶山脚。沿石壁登上900级水泥台阶,拾级而上,终于抵达海拔1024米的山巅,极目四望,群峰叠嶂,尽收眼底,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在蟹眼顶,记者还领略到了波涛万顷、变幻莫测的惠州八景之一——— “象山云海”奇观。云来雾往,时而像风平浪静下的一片汪洋;时而像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无垠大海;时而似一泻千里的急流;时而如绸似绢轻柔缥缈,装扮着象头山这一人间仙境。原来,象头山有七大水库,经阳光照射后蒸发凝结形成云和雾,又由于象头山峰高林密,致使象头山的云雾四季常留。
象头山大小山峰共有300余座,山高林密、怪石嶙峋是其一大特色。除主峰蟹眼顶外,还有海拔1023米的风云顶,山顶巨石突兀,乱石挡道;百丈崖是海拔981.9米亚公髻的最高峰,远观如刀削斧劈一般,立于崖上极目远眺,苍山林海尽收眼底;还有极具动势的风动石和凝神屏气一触即发的雄鹰石,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穿林——游弋幽谷尽享静谧舒适
良田河谷临近象头山核心区,周边区域森林保存完好,植被茂密,加上平时严格管理,少有人至,更加显得宁静优美、自然酣甜!
当日下午4时许,采访组一行经沿良田河,徒步穿越丛林揭秘该世外桃源般的景点。穿行途中,草香花香、鸟叫虫鸣、空气清新,在这天然氧吧中行走让大伙甚是陶醉。穿过几段狭窄湿滑的林路,清澈宁静的潺潺流水声传来,采访组便抵达了“良田河谷”。
下至谷中,只见两岸古木参天、遮云蔽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静静地躺着,清澈的溪水或于石上跳跃翻腾,或从石下汩汩流淌,遇平缓处则轻淌慢流,而到跌落处则奔涌直下。游弋于幽谷之中,人的身心都融入了这清幽静谧之中,褪去了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大自然中。
记者了解到,因气候多雨湿润,繁茂的植被使象头山孕育了数处山泉、溪流、清潭、碧塘。加之山势陡峭,象头山多处动感十足的跌水瀑布,更为其增添了灵气和活力。
随后记者来到良田幽瀑,一巨大石壁赫然挂落于青山苍林间,石壁左右两侧各有一瀑布落下,左瀑水量较小,沿石壁曲折轻柔地飘滑而下。右瀑如白练,左瀑似轻纱,双瀑交相辉映,如情侣形影不离。
探径——自然生态径探秘珍奇野生动植物
象头山森林是东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林,茂密的森林与丰沛的河水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7月12日上午,采访组一行前往岭南森林居民主题的自然生态径,体验山野丛林中的生活,探访珍奇野生动植物与森林的秘密。
生态径内阳光明媚,林木郁郁葱葱,动植物种类繁多,设置有自然感官、自然造物、森林奇能之野外生存、森林康养、龟蛙家园等多个展示区,并穿插有象头山起源传说、物种资源及当今岭南森林文化等内容介绍,具有极佳的科普教育性,使参观者懂得家乡的自然与 “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道理,激发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爱护。
探访中,各类形态各异的植物逐一映入记者眼帘,石松科植物铺地蜈蚣沿着地面铺开,藤本植物在岩石外扶摇而上,以获得阳光,形成一幅幅美丽而又生动的立体画卷。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里头还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金毛狗(蕨)为大型树状蚌壳蕨科金毛狗属的陆生蕨,其露出地面的部分被金黄色长茸毛裹住,状似伏地的金毛狗头,故称金毛狗(蕨)。金毛狗(蕨)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
因高温多雨的气候,象头山形成了南亚热带的天然动植物园,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目前,保护区内已查明的植物有1862种,有脊椎动物419种,其中有6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55种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国家“三有”及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22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约30种。
森林文史·钩沉
公元前214年博罗建县时象头山便有古越族人居住
象头山传说神奇文脉深厚
象山,在县北卅里,亦名象头山。根据民国版本《博罗县志》地理四山分纪记载,象山联绵百里修,委纡夷衍为深幽。当地百姓更有“高不过罗浮,大不过象头”之说。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4年傅罗(今博罗)建县时,象头山便有古越族人居住,进行垦荒耕种,形成村落,直至民国末期才逐渐迁往山下平原村镇定居。
相传神象迷恋罗浮化身为山
关于象头山的由来,颇有几分神话色彩。据明朝黄佐所撰《罗浮山志》记载:“唐武后(武则天)遣使入山(罗浮山)采药,至此(平云阁)迷路,祷于山神。是夜群象踏山,迟明路开。大学士张文立碑以纪其事。”
这一神话传说,很多志书里都有记载。传说中,在这群象中有一头最为高大的神象依恋罗浮仙境,不愿离去。驱象天使一步一鞭,这象却一步一停。快到罗浮山脉东麓时,这神象索性长卧不起。任由鞭笞,就是不走。驱象天使无奈,只好一剑将其毙命。
随后,这神象面朝南海,庞大的身躯逐渐化为平坦的山谷,四肢和脊柱逐渐化为大小峰峦,坚厚的象皮也变为纵横的阡陌,那象头化为高峰,却依然高昂着回望罗浮山。后来,人们便称这座大山为象头山。
大象因其憨态可掬、诚实忠厚的形象成为人类非常喜爱的吉祥动物。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象”与“祥”为谐音字,寓意吉祥,民间一直有“象岭飞云十里,天下吉祥如意”的传说,象头山因此被称为惠州人的吉祥之山。
而象头山的奇观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作为惠州西湖古八景之一,“象岭飞云”一景如巧夺天工。从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气云飘忽,“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晴空变化万状,雨过锦绣云开。“飞到岭边云不去,湖光添得数峰秋”,雨后天晴,象头山乱云飞度,很是壮观。
引无数文人墨客题诗作赋
象头山风景秀丽,深深吸引了文人墨客。当年,清代诗人宋湘在惠州任丰湖书院山长时,对湖中可望的象头山印象深刻,有“迢迢佛迹水,莽莽象头山”“罗浮只在烟深处,不识罗浮看象山”的诗句。
清代诗人江逢辰对象头山的雄伟奇观印象深刻,并在《象山白水飞虹图歌》中如此描述:“象山雄奇飞上纸,万丈悬崖千丈水。况是亲曾见瀑布,奔雷崩云下深渊。”
大文豪苏轼多次游历白水山,并赋诗《白水山佛迹岩》。诗云:“此山吾欲老,慎勿厌求取。溪流变春酒,与我相宾主。”这与他的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 《明一统志》·《惠州府》记载,“白水崖,在象山头,有悬泉百仞”。据1948年版《博罗县志·地理三·山总纪》记载,象山东南,白水山,即佛迹岩。东坡《与陈季常书》谓:“今日游白水山,山上悬泉三十仞,雷轰电散,未易名状。大略如项羽破章邯时”。
大小人洞曾成为东纵战士隐蔽点
惠州是东江纵队创建和开展对敌斗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东江纵队大本营。而象头山有一个当年东纵活动的旧址。这个旧址是一个隐蔽点,当年留在敌后的东纵战士在象头山活动时,就是利用这个隐蔽点进行联系、活动。
在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在博罗县小金河水电发展有限公司第四级水电站一条水渠边,找到了这个隐蔽点:山坡上,一巨大山岩突兀而出,下面悬空形成一天然避风遮雨的洞穴,洞内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九四六年六月至十月,大小人洞曾作为东江纵队留下坚持斗争的曾光、刘彪等革命同志的隐蔽点。
巨石上方还刻有 “洞天朝阳”四个大字。据我市党史专家介绍,石碑上写的东纵战士刘彪同志,于1927年出生在惠阳淡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他加入了曾生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当了一名游击队交通员。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成立,刘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东江纵队警卫连小鬼班战士。在开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刘彪带领战士们拔掉日伪军的据点、攻打反动武装,坚持抗战。东纵北撤时,在江北地区留下了约40多名武装骨干人员,刘彪就是当时留下来的一员。
据介绍,这个隐蔽点为留在敌后的东江纵队战士打击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物种·寻找
动物
云豹夜行捕猎 白鹇疾走密林
白鹇、蟒蛇、云豹……这些珍稀的保护动物你见过吗?象头山保护区因山势陡峭,最高峰1024米,大部分地区为400~800米的峡谷,这些奇特的地貌及茂密的森林,为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统计,保护区有脊椎动物419种,其中有55种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如白鹇、虎纹蛙、三线闭壳龟、苍鹰、穿山甲、水獭、苏门羚等;昆虫339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30多种。
其中,体态娴雅、外观美丽的白鹇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诗仙李白曾作诗赞叹道:“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白鹇在林中疾走时,从远处望去,很像披着白色长“斗篷”。白鹇执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每年三四月是其生育期。
蟒蛇则是大型爬行动物,最大体长约3.5米,栖居于象头山的低山丛林中,需要常绿阔叶林以及良好的洞穴休息隐蔽。其善攀援,嗜昏睡,可吃山羊、鹿、麂、猪等,常食鼠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动物。
云豹也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夜间活动,善爬树,常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动物,数量稀少。云豹花纹状的外表能够作为它们跟踪猎物和躲避其他食肉动物的伪装。
植物
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象头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4.4%,目前,保护区内已查明的植物有1862种,其中有5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是格木、华南栲、半枫荷、白木香、黑桫椤、金毛狗、苏铁蕨、香樟、红椿,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难得的物种基因库。这些珍稀植物长什么样?记者带你一睹部分珍稀植物芳容。
白桂木是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植物,树形优美,枝叶繁茂,高10~25米。由于白桂木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很多白桂木种群呈单株散生的间断分布,林下幼苗少见,种群呈衰退趋势。有关专家认为可以采取人工繁殖、迁地保护、人工更新等方法来保护白桂木这一濒危物种。
半枫荷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7米。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叶片卵状椭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有的像荷木有的像枫叶。具有极佳的药用价值,可治风湿跌打、瘀积肿痛、产后风瘫等。
森林图谱·讲解
自然环境
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象头山由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的燕山运动形成,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使地层褶皱形成穹隆构造山地,因而象头山山体宏大雄伟,多陡峭山崖和裸露花岗岩石壁,且怪岩奇石多见。
象头山保护区内主要有小金河、榕溪沥、良田河,气候为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湿度大、湿季长、旱季短、无霜期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21.8℃,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小金河流域因地形比降大,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利用于水力发电,年发电量4500Kwh,为博罗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古树名木
核心地带原始次生林如绿云似海浪
春天映山红漫山遍野,夏季群山翠绿层峦,秋季硕果累累挂枝头,冬季则拥一片银色梅林雪海……象头山四季景色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有大片原始次生林。远望层层叠叠,苍翠欲滴,如绿云似海浪,景观层次极为丰富。林内则古木高耸,遮天蔽日;藤萝漫布,纵横飘逸。驻步聆听,但觉万籁俱寂,清幽感人,偶有几声鸟鸣传来,更显山林静谧。
青梅林也是象头山的亮点之一,青梅花期为冬末春初,花呈雪白色。每到开花季节,漫山遍野一夜之间白了一片,如片片雪花挂满枝头,景色壮观,其中又以三堆池地区为最,被喻“梅林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