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梅止渴

11.08.2014  12:17

  看到这个标题,您一定说,错了,是“望梅止渴”,不是“想梅止渴”。您说得对,我这样写主要是想说,“望梅止渴”等于“想梅止渴”——虽然并没有“想梅止渴”这个成语。

  “望梅止渴”源于《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行军路上找不到水,渴得要命。聪明的曹操想出一招,说:前面有个大梅子林,梅子非常大,又甜又酸又解渴。士兵们一听,嘴里出了口水,于是就不觉得渴了。

  曹操说的梅林根本不存在,曹操是利用了条件反射,让士兵想到梅子“口皆出水”,达到暂解渴的目的。

  “望”最常见的意思是:往远看,别的意思很少用。于是,有人以为,“望梅止渴”的“望”就是远望,这就错了,这里的“望”其实是想。曹操所说的梅子根本不存在,是他想出来的,是想梅止渴。

  “望”当“想”讲的例子,还有许多:望文生义,就是并不理解,靠想象推测;望而生畏,是一想就害怕,用不着看到;望而却步,是一想到某件事就害怕不敢前进了;望其项背,是希望达到别人的程度;望子成龙,是盼望孩子成才。现代汉语中不少词中的“望”也是这个意思,如盼望、期望、愿望。

  还有一个“望”最要当心,那就是“望洋兴叹”的“望”,这个“望”不是远看,也不是想、盼。“望洋”并不是朝着海洋看。“望洋”是个单纯词,这种词不能拆开来用,只能是“望洋”,不能说“望着洋”、“望海洋”。

  “望闻问切”的“望”也容易出问题。这个“望”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方法,医生望诊时,多数是面对面的,不会后退几步离你远远地看。《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就是望诊,两个人在朝堂上,已经很近了,这个“望”不是远看的意思。(张港)